阿里與騰訊的“關鍵時刻”

在蘋果、Alphabet、微軟等一眾科技巨頭相繼發布亮眼的財報后,行業關注的目光就集中在同屬全球前十科技巨頭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身上。

作為國內唯二進入全球市值排行前10的科技公司,2017年阿里和騰訊攜手跨過3000億美金市值門檻,2018年再一次都超過4000億美金市值。而且阿里和騰訊兩家巨頭的營收增速,是少數還維持30%以上的公司。未來誰先邁進全球市值Top 5行列,誰更有想象空間和增長空間,將是件值得關注的事情。

從5月15日兩家同步發布的財報看,騰訊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显示,其第一季度營收為854.7億元,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速再度放緩至16%,創三年來新低。凈利潤209.30億元,同比增長14%。騰訊正經歷從消費互聯網面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的陣痛期,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都在下降。

而稍晚發布的阿里巴巴財報則比較喜人。財報显示,阿里巴巴2019年財年收入達3768.44億元,阿里巴巴第四財季營收為人民幣934.98億元(約合139.3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1%;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258.30億元(約合38.49億美元),凈利潤為人民幣233.79億元(約合34.84億美元)。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阿里巴巴集團第四財季凈利潤為人民幣200.56億元(約合29.8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2%。在阿里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長速度依舊維持40%以上,不得不令人驚訝。

騰訊正失去與阿里正迎來的“最好的時光”

回顧2005年衛哲問馬雲,“咱阿里2萬人,一年利潤卻不如騰訊一個季度,可為什麼他們像賣白粉的,我們就像賣麵粉的呢?”馬雲說,你不要着急,85后這時候還在玩遊戲,再過幾年他們就有消費能力,就需要我們的服務了。

當然馬雲“忽悠”了衛哲,因為此後雖然從2009年至2010年,阿里每年營收增長的速度平均為58%,一直超過騰訊的43%,並且兩家公司都在2015年突破了千億營收大關,但是阿里整體營收直到2016年才超越騰訊的營收。

在此期間,騰訊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躺在流量上賺錢的好日子。根據騰訊最新財報數據显示,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11.12億,QQ的月活躍賬戶數增長至逾7億。微信和QQ形成的強大社交關係,為騰訊的廣告和遊戲業務,提供了巨大的流量池和極低的獲客成本。

也正是藉助這一優勢,騰訊從代理《地下城與勇士》開始,遊戲業務規模逐漸超越了網易遊戲,成為國內最大的遊戲廠商。此後相繼推出的CF、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遊戲都火遍大江南北,網絡遊戲收入一度佔總收入近60%。

到2018年騰訊遊戲營收增至1040億元的巔峰,但無論增速還是營收佔比都在下降。也是在這一年,遊戲版號政策的轉向,讓騰訊寄予厚望的《刺激戰場》等幾款遊戲無法商業化。而騰訊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慢一拍,也被外界普遍質疑騰訊缺乏長遠規劃。外界對騰訊的看空直接體現在股價上,這一年騰訊股價暴跌20%以上,市值跌去萬億元。

騰訊營收降速主要源於其核心的遊戲業務增速下滑較快,廣告業務也快要觸及天花板,而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這部分業務,正處於需要前期大規模投入和長期技術研發階段。從2018年騰訊開始進行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開始,意味着騰訊的“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往後要賺辛苦錢。

而對於阿里來說,或許屬於其“最好的時光”正在來臨。阿里早在10多年前的前瞻布局,正在今天為阿裡帶來技術紅利。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曾鳴曾著書回憶,決定阿里發展方向的正是2007年的一次集體會議。

彼時阿里整體市值在100億左右,對於未來發展走向何方並沒有清醒認知。在寧波靠海的一家酒店中,馬雲最終帶領高管爭議出“建設一個開放、協同、繁榮的电子商務生態系統”的目標。

正是10年前的這張圖,決定了阿里走向千億美金的格局。今天看當時很多業務線已經改變,比如阿里軟件已經替換為阿里雲,雅虎中國已經變成口碑。但是阿里走向開放、協同、繁榮的生態體系戰略沒有改變。

比如當年為解決電商的線上支付難題,馬雲冒着政策風險做支付寶。今天支付寶月活達到6.5億,已經成為全球非社交最大的APP;2009年阿里雲寫下第一行代碼,馬雲定下每年投入10億元堅持投10年的目標,才促使阿里雲今天成為亞洲最大的雲;菜鳥物流提出投資上千億元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如今正在成百分比的降低國內物流成本。

從本次財報看,阿里核心電商業務仍在保持同比51%的增速,其他10年前種下的希望:阿里雲已經服務國內80%的科技公司,釘釘已經為700萬家企業進行了数字化升級,螞蟻金服已經服務1500萬一個小微企業,這些雲服務已經成為國內企業服務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正逐漸成為阿里巴巴營收的主力軍。

面向產業互聯網時代,阿里和騰訊的關鍵時刻

QuestMobile數據显示,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規模達到11.38億,同比增速首次跌至4%以下。一個行業共識是互聯網紅利已經消失,存量經濟時代To B業務正成為各大互聯網公司關注的重點。

2018年騰訊提出從To C到 To B,繼續鞏固消費互聯網,重兵投入產業互聯網。此時分散在騰訊各個事業群的雲計算、金融、零售業務,開始受到重視。可以說這幾塊業務能否成功,也關係到騰訊面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的成敗。騰訊需要展現出在這些業務上的投入產出比足夠亮眼,以此證明的自身的轉型順利,可以說騰訊正迎來自己的關鍵時刻。

在2019年Q1從財報看,騰訊增值服務收入489.74億元,同比增長4%,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217.89億元,同比增長44%。網絡廣告業務收入133.77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收入首次被單獨披露。這一業務此前被以“雲與支付”稱謂對外介紹,更名展現了騰訊更大的野心。

從2018年9月,騰訊支付基礎平台和金融應用線(FiT),正式更名為“騰訊金融科技”開始,此前一直以微信支付打牌面的騰訊,如今正式以“騰訊金融科技”對標阿里的螞蟻金服。不過從財報看,“騰訊金融科技”似乎還是有些自身難題需要攻克。

騰訊金融和雲計算板塊成本相比去年增加了39%,成本增速比遊戲快了近一倍,比廣告快6倍多。另外2019年備付金需要上繳后,也造成微信支付利息損失在百億元以上,騰訊金融科技急需證明自己在支付以外的盈利能力。

從騰訊另一重要的雲計算業務發展情況來看,2016年騰訊雲收入比上一年增長逾兩倍,2017年同比增長一倍多。2018年騰訊首次公布其雲計算業務收入為91億元,雖然騰訊雲的收入已經排在國內第二,增速也破百。但是騰訊雲不是雲計算行業的引領者,而是追隨者。騰訊雲相較阿里雲的體量還有一定距離,騰訊雲未來幾年內達到阿里雲的80%以上,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關鍵。

在本次財報中,馬化騰也提到:“雖然支付、其他金融科技服務及雲業務目前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已經為騰訊帶來可觀的收入。因此我們在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的新發部披露其業績,展示我們培育長遠增長潛力業績的成功。”

而阿里早在產業互聯網早已經布局,但並不表示阿里可以高枕無憂。如今阿里正在加強推進阿里雲、釘釘、阿里小程序等雲服務的規模,當這些營業真正成為阿里營收和凈流潤的主支柱時,

阿里將有機會從電商廣告收入為主轉為雲服務收入為主。屆時阿里有機會成為國內科技互聯網巨頭中,第一個主營收是服務收入的公司,這也是屬於阿里巴巴的關鍵時刻。

目前所有阿里的對外服務中,有兩個強有力支撐:一個是螞蟻金服提供的金融服務能力,另一個最阿里雲提供的IT基礎服務能力。

最新數據显示支付寶全球用戶數破10億,且保持55%的支付寶月活增速。過去螞蟻金服沒有像微信那麼強大的用戶導流能力,所以支付寶的策略是藉助自己離交易近,離信用近的優勢,提升服務B端的能力。另外螞蟻金服已經構建了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用等全體系金融服務,這是螞蟻金服相對騰訊金融科技更具有優勢的地方。

阿里的另一優勢服務阿里雲,在這次財報中有提及其發展情況。財報數據显示,阿里雲計算業務2019年財年營收247億元,2018年阿里雲在亞太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19.6%,比2017年的14.9%,增加了4.7個百分點。2019財年第四季度營收達77.26億元,飆升76%。這一增速超過亞馬遜AWS在相同規模下的增長速度。

另一方面統計數據显示,有超過一半A股上市公司、40%的中國500強企業、近一半中國上市公司、80%中國科技類公司在使用阿里雲。根據AWS雲計算服務占亞馬遜整體20%凈利潤比重看,阿里雲未來必將成為阿里巴巴的主要利潤貢獻來源。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也在這次財報中表示,“我們的雲、數據技術以及新零售的巨大拉動作用,使得我們能夠持續變革企業在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的運營方式,這將有利於我們的長期增長。”

阿里長期主義VS騰訊現實主義

互聯網自媒體作者羅超曾將阿里和騰訊的競爭,歸納為長期主義PK現實主義。阿里能夠對前沿項目保持投入,堅持長期布局,是一種長期主義的體現。而騰訊的戰略是只看三年,更多基於打造爆紅產品邏輯,是現實主義的體現。

委實,騰訊過去依賴社交和內容的產品創新能力,維持不斷爆款有一個難題,就是需要張小龍式的人物不斷出現。在短視頻領域掀起軒然大波后更加突出。微信復活微視、推出yoo等10多款短視頻產品都沒有成功打敗頭條。騰訊的現實主義在微博戰爭后,再一次體現了其困境。

從2017年底內部的員工大會上,馬化騰提出“(騰訊)和企業級客戶合作流程繁瑣,動作太慢。”到2018年9月,騰訊總裁辦取得“香港共識”,正式開展第三次組織架構變革。騰訊慢慢從現實主義的道路上,增加長期主義的思路。

2018年9月,騰訊將七大事業群調整為六大,新增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台與內容事業群(PCG)兩個部門。同時騰訊還成立技術委員會,打造具有騰訊特色的技術中台。

當然騰訊面向產業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在內部推動的過程並不會一帆風順,組織架構整合與內部權利責任劃分,將是一件長期的攻堅任務。騰訊的技術中台什麼時候出現,可以說是騰訊轉型成功的標誌性事件。

一位行業人士曾說道:“騰訊中台打造過程中難度排序,組織>人才>技術。”不過從湯道生接受採訪時,表示“為保護用戶隱私,QQ和微信數據不會輕易打通”來看,騰訊內部各個事業群的核心資產,並不會輕易割捨與重組。

在騰訊越來越學習阿里的長期主義戰略的同時,阿里也在不同程度的學習,騰訊現實主義的精髓:敏捷和邊緣創新。尤其在2018年阿里在進入新任CEO張勇時代后,也在积極推進組織架構變革,推動阿里数字經濟體快速發展。

2019年阿里正式展開面向智能時代的敏捷組織架構變革。除了將天貓升級為“大天貓”,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進入集團創新業務事業群,成立新零售智能事業群外,最重要的變革是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

升級背後的目的是將阿里集團,過去幾年在實施中台戰略過程中構建的智能化能力,包括機器智能的計算平台、算法能力、數據庫、基礎技術架構平台、調度平台等核心能力,全面和阿里雲相結合,向全社會開放和提供服務。

這種智能能力輸出方案,在1月11日,張勇將其升級為《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戰略。1999年創立至今二十年的時間內,阿里沉澱下來了一整套商業操作系統。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意圖將阿里雲、釘釘等基礎設施,與品牌、商品、銷售等11個商業要素相關聯,為商業社會提供一套智能升級系統。未來這套商業操作系統能多成功,將是阿里巴巴市值天花板的重要影響因素。

截至北京5月15日收盤,騰訊市值3.56萬億港元(約為4535.96億美元),阿里市值為4532.17億美元。在全球市值排行榜上,排在二者前面的是facebook的5158.92億美元市值。

事實上阿里和騰訊都曾達到過5000億美金市值,不過未來誰能穩定超越Facebook的市值,進入全球市值排行榜前5,成為與蘋果、微軟、亞馬遜同級別的科技公司,才是阿里和騰訊之間最大的看點。

注:文/楊業擘,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ebrun.com/

【借錢借款相關精選資訊】

台中借款公司借錢,想辦理台中汽機車借款,台中車借款不知是否有限車齡、車種?

想知道無固定收入,也能辦理台中汽車借款免留車,台中機車借款免留車的服務嗎?

申請了台中汽車借款,台中機車借款, 那車子還能繼續使用嗎?

阿里與騰訊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