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常扭傷? 骨科醫師揭日常3關鍵

台大竹東骨科黃鼎鈞醫師表示,健康腳踝承受的重量遠超過膝關節,但是當姿勢不正確的時候,力量就會傳導到關節周邊的韌帶上,就容易造成韌帶撕裂傷。

一名35歲陳小姐,兩年前踩階梯的時候踩空,整個腳「翻船」,經X光檢查顯示,骨頭並無斷裂,應該僅是扭到腳,但是經過了兩三個禮拜,陳小姐的腳還是像「麵龜」一樣,也出現了瘀青,先後打過類固醇、增生療法等都無效,經人介紹至台大竹東骨科求診,在X光及超音波判斷懷疑是前距腓韌帶撕裂傷,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確診後,用踝關節鏡微創手術修補韌帶,經過一個多月的復健,終於回復正常的行走。

腳踝韌帶受傷不管 可能要換人工關節

台大竹東骨科黃鼎鈞醫師表示,健康腳踝承受的重量遠超過膝關節,但是當姿勢不正確的時候,力量就會傳導到關節周邊的韌帶上,就容易造成韌帶撕裂傷,其中最常受傷的就是前距腓韌帶(ATFL),當關節韌帶受傷,關節就容易不穩定,產生輕微的晃動,容易增加關節軟骨的磨損,造成關節提早退化,最終可能要換人工踝關節,所以腳踝扭傷不可輕忽。

韌帶修補不必大手術 踝關節鏡修補、重建皆微創

黃鼎鈞醫師指出,傳統的韌帶修補是採用開放式,也就是大傷口,現在已經可以使用踝關節鏡微創手術,利用兩三個不到半公分的傷口即可完成,韌帶部分撕裂,或是韌帶完全撕裂但還堪用的時候,可以考慮修補,如果韌帶完全撕裂且已不堪用,或是運動員受傷的時候,可以考慮重建韌帶,修補跟重建都是微創手術,可以減少健康組織的傷害及沾黏,還有避免傷口癒合不良,提升術後腳踝的功能跟病人滿意度。

預防腳踝扭傷 良好姿勢、鞋款、環境缺一不可

若要預防腳踝扭傷,平常運動就要注意自己的姿勢、自身的鞋款跟運動的環境。不同的運動都有不同的姿勢,運動鞋的部分,黃鼎鈞醫師建議,現在流行底越厚或底越寬大的鞋,這些鞋款容易因為著地時沒踩平或踢到東西而扭傷。

另外,若是在不熟悉、戶外不平的環境,更需要注意前方的路況,且疲累就千萬別逞強,因為肌肉疲勞後就很容易扭傷韌帶,在打籃球等衝擊性較高的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奮不顧身,很容易跳起來落地踩到別人的腳,造成扭傷。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其他文章推薦】

※想知道更多微晶瓷注射建議與經驗分享嗎?

※改善臉部鬆弛,FLX鳳凰電波拉皮,讓您成為凍齡美魔女

※因為價格還在觀望嗎?別擔心!植髮價錢一覽表,讓你貨比三家不吃虧!

植髮是什麼?恢復期快嗎?

淚溝顯疲憊老態,想知道該如何去除還你好氣色呢?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3成孕媽咪缺乏維生素D 2招讓媽咪寶貝都健康

調查顯示國內約3成孕媽咪缺乏維生素D,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陽光是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國民健康署提醒準備懷孕或正在懷孕的準媽咪,要適度日曬並且注意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讓媽媽寶寶身體都健康。

孕媽咪的營養狀態是寶寶健康成長的關鍵!調查顯示國內約3成孕媽咪缺乏維生素D,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陽光是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國民健康署提醒準備懷孕或正在懷孕的準媽咪,要適度日曬並且注意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讓媽媽寶寶身體都健康。

鼓勵孕媽咪適當日曬+飲食 補充維生素D

根據國民健康署105-108年度「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維生素D缺乏比率為37.8%(血清維生素D濃度小於<20ng/ml定義為缺乏),另106-108年「懷孕婦女營養狀況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我國20歲以上懷孕婦女維生素D缺乏比率為30.3%。如果從維生素D飲食的攝取量看,約有7成5到8成的孕婦未達建議攝取量,而其中每日不曾或很少(時間不到20分鐘)曝曬日光的孕婦比率就達6成,日照不足的情形高。國民健康署鼓勵所有孕媽咪要有適當的日曬,而且在日常飲食攝取,能夠特別注意維生素D食物的攝取。

日曬加飲食 助胎兒骨骼發育

懷孕期間孕媽咪應攝取足夠維生素D,並搭配適度活動及日曬,讓胎兒可以正常生長及骨骼正常發育。國民健康署提供2原則告訴懷孕媽媽如何攝取適當的維生素D:

適度日曬:維生素D主要經由陽光照射於皮膚產生,而適度的日曬是人體重要的維生素D來源。建議露出臉部、手臂等部位接受曝曬,但應避開日光直射時段,建議於每天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2點以後,陽光充足但不是最強烈的階段,不要擦防曬乳,大約曬太陽10到20分鐘,身體即可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

攝取含維生素D的食物:依「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微克,建議可多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類、雞蛋及強化維生素D之乳製品等,有助於達到每日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必要時可諮詢營養師或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孕婦專用的營養補充品。

均衡飲食中充足的維生素D攝取,還需要搭配飲食中有充足的鈣攝取,才能支持骨骼健康。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解決討人厭的雙下巴,消脂針成為新一代局部雕塑利器!

※臉部老化好明顯,該怎麼保養才能消除法令紋呢?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如何透過LPG體雕重塑理想曲線?

※霧眉飄眉差別在哪?哪一個看起來比較自然?

指甲變色就是灰指甲? 醫生解析怎麼治療

食藥署提醒,指甲的疾病並不容易診斷,很多狀況都易與甲癬混淆,如乾癬指甲、指甲失養症、運動摩擦造成變厚變色、外傷、指甲下方腫瘤、指甲逆生等等,一定要諮詢皮膚科專科醫師,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提到與指甲相關的疾病,許多人首先會想到灰指甲!對此,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足滿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說明,灰指甲的醫學名稱是甲癬,是指甲受到黴菌感染而導致變色、變形、質地改變,最常見的致病菌是皮黴菌,但顏色不一定是灰色,反而常見黃、黑、白色等等,但要注意的是,並非指甲出現變形、變色就是甲癬。

食藥署提醒,指甲的疾病並不容易診斷,很多狀況都易與甲癬混淆,如乾癬指甲、指甲失養症、運動摩擦造成變厚變色、外傷、指甲下方腫瘤、指甲逆生等等,一定要諮詢皮膚科專科醫師,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什麼人容易得到甲癬?

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的人,會增加黴菌感染風險,而且因為血液循環不好、感覺神經變遲鈍,很容易因為甲癬的存在形成難以癒合的傷口,甚至發生蜂窩性組織炎。

⑵免疫抑制的患者:例如愛滋病患者、洗腎病患、器官移植的患者。

⑶肥胖

⑷抽菸

⑸年老

⑹和職業有關:需要長時間穿鞋,如不透氣防水鞋之類的工作,有許多中學生長時間穿著皮鞋、布鞋,也是高風險族群。

⑺不合腳的鞋子,導致趾甲反覆受到外力不良影響。

⑻遺傳的體質:具有某些特定基因的人容易得到黴菌感染,主因是體質比較無法清除黴菌感染。

⑼指甲美容不當

治療甲癬首先該怎麼做?

⑴診斷是否為甲癬是最重要的

⑵治療方式要考量嚴重度

⑶是否有其他疾病(特別是糖尿病)

⑷肝腎功能是否正常

⑸是否正在服用其他藥物、是否會藥物交互作用

⑹是否曾經發生過蜂窩性組織炎

萬一感染了灰指甲該如何根治呢?

⑴口服藥:藥物經由肝臟代謝,須檢測肝功能指數變化;有些藥物會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要小心,而有些藥物則不建議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患者使用。在肝功能檢查方面,必須在服藥前和服藥數週後各檢測一次。口服藥物的治療期:一天1次,手指甲感染需連續服用42天,腳趾甲則是84天。

⑵外用藥物:因為指甲板結構較難穿透,所以治療甲癬的藥劑有比較特別的指甲油劑,透過溶劑快速揮發的作用提升藥劑濃度、穿透指甲板殺黴菌,每週一次,腳趾甲需要持續9-12個月,怕吃藥或有禁忌症的人可選用此法。但每次擦新的藥劑前,必須先磨掉上週的藥膜。

⑶雷射:許多外國研究利用雷射的光熱效應殺黴菌、促進指甲生長速度,但療效不如上述兩類治療,若想自費嘗試請尋求合格的醫療機構治療。

⑷拔掉指甲:如果拔除指甲後,指甲生長環境仍充滿黴菌的話,結局仍是再復發,而且傷口照護是個問題。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血液循環較差、凝血功能差的人不適用。

治療甲癬時也要治療足癬,口服藥可兩者兼具,有些患者身上可能有不同部位受到黴菌感染,如:臀部、胯下、身體、四肢,若採用口服藥物治療可一網打盡。此外,日常生活要盡量保持患部乾爽,才能避免有利於黴菌生長的環境,進而幫助治療成功率。

哪些因素會影響甲癬治癒率?

⑴甲癬嚴重程度

⑵以前是否有過甲癬感染

⑶家人是否也有類似感染症而沒有接受治療

⑷病人合併其他疾病的狀況,例如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形

⑸病人當下其他用藥的狀況

⑹病人是否服藥規則、正確擦藥

⑺病人是否提供皮膚、指甲(趾甲)乾爽、乾燥的環境

邱足滿醫師建議,民眾在公眾場合要穿著適合的鞋子,不要打赤腳,並保持腳的涼爽和乾燥,而指甲也要修剪成適當長度,不宜過長或太短,平時要穿充分吸汗的襪子,清洗時可用60℃以上的水溫洗45分鐘,鞋子則可用臭氧來殺菌。食藥署提醒萬一家人有足癬和甲癬,也應該同時治療,並考慮使用外用抗黴菌藥物預防再度感染。

資料來源: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微整型隆鼻微晶瓷玻尿酸哪個持久性好?施打前停看聽!!

※想知道醫美新技術Thermage FLX施打診所在哪裡?鳳凰電波資訊懶人包大公開

※髮友分享植髮推薦經驗交流討論區!

※守住頂上危機!植髮幫你找回豐盛毛髮!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水微晶玻尿酸效果如何?

心肌梗塞年輕化! 38歲壯男胸悶發病經搶救幸運重生

陳業鵬主任表示,遺傳因子也是造成心肌梗塞的原因之一,一般而言,有家族病史的人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為一般人的十倍。

台灣近幾年心肌梗塞案例頻仍,每年接近五萬人罹病,近八年心肌梗塞發生人數更增加了8%,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國人面對心血管問題,千萬不可以輕忽。

新竹一名38歲的壯男,平時除了愛好登山之外,也參與各式馬拉松活動,且生活習慣保持規律良好,唯長久積累的抽菸惡習令人擔心。日前,他突然感到胸悶、不舒適,便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檢查,心導管室陳業鵬主任安排「運動心電圖」來檢查其心臟狀況,不料卻在途中發生心肌梗塞,所幸經醫療團隊及時心導管介入搶救後順利出院。

低密度膽固醇沉積為主因 高危險因子應避免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導管室陳業鵬主任說明,若冠狀動脈內沉積了低密度膽固醇後,會慢慢在管壁內生成隆起、不規則的粥狀斑塊,使得血液流動的空間變狹窄,再加上,斑塊周圍的管壁脆弱易破,破裂後會產生血栓,讓原本已經狹窄的管壁再狹窄或阻塞,而引發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會導致心肌細胞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而受損,嚴重的話可能造成心肌纖維化的現象。

陳業鵬主任表示,多數人在20歲之後,血管就會開始沉積低密度膽固醇,但是高危險族群,如三高慢性病猶如隱形殺手,會提高沉澱惡化的速率;菸品中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則會刺激血管管壁炎化病變,斑塊增生加重堵塞冠狀動脈。另外,陳業鵬主任也提及,年長者與肥胖者要多加注意,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心導管介入治療與預防 加裝支架要審慎

目前心肌梗塞的治療與預防以心導管介入為主,在前端檢查可用以確認患者的狹窄程度,再進一步考慮要使用藥物治療或是加裝支架,以保持後續血管流動的暢通。陳業鵬主任叮嚀,通常阻塞狹窄程度達70%,才會建議患者加裝支架,幫助其預後的情況;若檢查後發現狹窄程度僅30-40%,則建議使用藥物治療加以控制,或是減少生活中造成「低密度膽固醇」的危險因子即可,進一步加裝支架可能會加速其發炎反應與惡化速度。

生活規律是上策 遺傳因子亦不可輕忽

陳業鵬主任叮嚀,平時應該保持良好作息與規律運動,飲食上注意少油、少鹽、少糖,來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然而,除了外在環境因素以外,遺傳也為一大疾病發生因素,若有家族病史者,平時應更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有疑慮或相關症狀也要盡速就醫,諮詢專業醫療建議。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微晶瓷與晶亮瓷有何分別?名醫帶你來認識熱門的微整填充物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退化性關節炎施打玻尿酸真的有用嗎?你所不知道的神奇功效!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解決討人厭的雙下巴,消脂針成為新一代局部雕塑利器!

關於食鹽攝取不可不知 鈉含量的7大迷思

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克),但你真的達標了嗎?快來看看美國心臟協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提出的7大迷思!

破解鹽類迷思!根據國健署指出,飲食中的鈉鹽攝取過多是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減少鈉鹽的攝取,不論是一般人或是高血壓患者,都能降低血壓。而鄰近國家日本也因為大力推動民眾於飲食中減少鹽量之攝取,造成血壓下降,進而使腦中風之死亡率亦有明顯的降低。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克),但你真的達標了嗎?快來看看美國心臟協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提出的7大迷思!

1完全不吃鹽最健康?

食鹽中鈉是控制血壓的必需營養素,也是神經和肌肉正常運作的必需營養素,因此你需要適量食鹽確保生理機能運作正常。

2海鹽比食鹽的鈉還少?

海鹽近年非常風行,許多人都擁抱海鹽,聲稱其鈉含量較低,比較健康。但是,海鹽不代表鈉含量就比較低,就像食鹽一樣,它通常含有40%鈉。

3吃東西都不另外加鹽,所以不會進吃太多的鈉?

據統計,超過75%的美國人攝取的鈉來自加工食品,而不是額外添加的食鹽。專家強調,這就是為什麼查看營養成分的標籤和份量如此重要的原因,許多食品製作過程中,已經添加了高量的鈉,不需要再另外調味,但也讓民眾不知不覺中吃盡太多的鈉。

4只有食物才有高鈉的問題?

事實上,一些非處方藥品含有高含量的鈉。務必仔細閱讀藥品標籤,並記住一些公司生產低鈉非處方產品,若你對鈉含量攝取有控制的需求。

5不加鹽食物就沒有味道?

有許多創意和豐富的調味料可以替代鹽,來幫助食物添加風味。可以嘗試使用香料、香草和柑橘來增強食物的天然風味,更加健康。

6我的血壓正常,所以不必擔心吃了多少鈉?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最好攝取少於1500毫克的食鹽。如此,即使對於那些沒有高血壓的人,減少鈉含量也會明顯抑制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高血壓風險,還可降低多鈉而引起其他疾病風險,如腎臟疾病。

7我不吃太多太鹹的食物,所以我的鈉攝取量不高?

小心家禽、奶酪和麵包等食品,這些食物可能含有過量的鈉,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參考資料: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主動脈剝離 長庚研究:家族史會增加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為找出疾病的危險因子加以預防及改善治療結果,使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針對其中23,868名主動脈剝離患者及全台456萬個家庭,進行近3年的研究,發現主動脈剝離與遺傳有強烈相關性,有家族病史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發病的風險及影響長期預後。

動脈剝離是罕見但高致死率的外科急症,常需及時的緊急手術治療以挽救病人生命。林口長庚醫院為找出疾病的危險因子加以預防及改善治療結果,使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針對其中23,868名主動脈剝離患者及全台456萬個家庭,進行近3年的研究,發現主動脈剝離與遺傳有強烈相關性,有家族病史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發病的風險及影響長期預後。醫師提醒有家族史的民眾,宜及早至專科門診追蹤檢查,並嚴格控制血壓及戒菸,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

主動脈剝離 研究:家族史會增加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外科及風濕免疫科團隊發表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主動脈剝離疾病的發生,遺傳因素所佔比例超過一半;有家族病史者,會顯著增加家族成員的發病風險,一等親的發病風險可達6.82倍。而家族性的主動脈剝離如果發病,發病年紀會較輕,且相較沒有家族病史患者,更容易需要接受外科手術,且常必須接受更複雜廣泛的外科重建手術。這份報告已發表在2020年9月美國心臟學會重量級期刊「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外科陳紹緯副教授表示,主動脈是將心臟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大血管,結構包含內、中、外三層,當內層有破裂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之間,血流便會將主動脈撕裂剝離成兩個腔室,造成主動脈剝離。若不幸血液從假腔破出,主動脈便破裂大量出血,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國內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約每年十萬分之五到十,每年大約有近2‚000人發病。

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及B型,A型需緊急開胸手術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若不手術80-90%的病人會死亡,特別是在病發初期,每小時約1%的死亡率。B型則大部分可以用藥物控制,如有併發症可以用新技術主動脈支架來治療。

圖片

因病人一個問題 醫師著手研究

48歲的王先生,平時有抽菸習慣及高血壓病史,但無規律服藥,某日凌晨突發劇烈撕裂性的胸痛並延伸至背部,由同住的弟弟緊急送醫,經陳紹緯醫師檢查診斷為A型主動脈剝離,緊急進行主動脈置換修補手術,手術順利平安出院。

醫師詳細詢問病人後得知,其父親有主動脈剝離病史,也曾聽長輩說有家族成員在年輕時發生不明原因猝死。病人弟弟想了解此病是否有遺傳性?其它家族成員需不需要特別注意?病人康復後也擔心像他這類有家族史的主動脈剝離患者,術後的長期結果是否會比較差?

陳紹緯醫師表示,由於這是病人及家屬所關心的問題,於是他開始進行研究,在跨團隊各領域專家合作,及院方支持下所成立的巨量資料統計中心協助下,使用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全人口資料,及使用家戶承保檔案來建立親屬關係,藉由台灣完善的健保制度和全民納保完整追蹤特性,作全面性的分析研究,包括家族史對主動脈剝離的發生風險,以及長期結果的影響。經過近3年的努力,發現家族史與主動脈剝離的重要相關性。 

主動脈剝離家族史 控血壓、及早追蹤

醫師因此提醒有主動脈剝離家族史的民眾,宜及早至專科門診追蹤,進行影像檢查,並嚴格控制血壓及戒菸,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果有主動脈病變應積極接受外科治療。萬一已經發病,治療後仍須嚴密的控制血壓和電腦斷層追蹤,因為不論A型或B型的主動脈剝離,長期都有可能因形成主動脈瘤而需後續手術治療,不可大意。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女明星保養的新祕密,施打美白針改善六大皮膚暗沉問題!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植髮有風險嗎?能保持多久?術後該如何照顧?你想知道更多植髮的問題統統在這裡!

※禿頭、頭髮稀疏、掉髮嚴重讓你沒自信嗎?歡迎來植髮診所諮詢~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長期低頭族姿勢「欠佳」 教你用3撇步遠離身體痠痛

有些人會半躺在椅子上,好像後背空著的「沙發馬鈴薯坐姿」、駝背、翹腳、使用3C產品時頸部彎曲過多,當這些姿勢不良持續一段時間後,身體就會開始痠痛不適。Image by Free-Photos from Pixabay

周末假日到來,想要躺在床上滑手機、玩電腦遊戲嗎?當心姿勢不良、身體痠痛來報到!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敏盛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許庭豪,說明維持正確體態的重要性。

長期姿勢不良 痠痛感恐成病

許庭豪物理治療師說明,有些人會半躺在椅子上,好像後背空著的「沙發馬鈴薯坐姿」、駝背、翹腳、使用3C產品時頸部彎曲過多,當這些姿勢不良持續一段時間後,身體就會開始痠痛不適。暫時性痠痛可利用伸展放鬆緩解,長期姿勢不良則可能導致脊椎側彎、肌肉不平衡,甚至造成骨刺、坐骨神經痛等疾病;若身體痠痛不適症狀變嚴重、或者持續1週以上時,建議到復健科就醫。

改善肌肉痠痛 矯正帶、按摩槍效果都有限

長期駝背會使胸部肌肉過緊、背部肌肉失調,有些人會用背脊矯正帶調整,許庭豪物理治療師說明,背脊矯正帶能把身體拉回正確姿勢,但取下後若不注意維持,身體即會回復原狀,其實只要平時正面靠牆,手臂打開向外伸展,讓胸部肌肉放鬆,並且適當鍛鍊上背部肌肉維持肌力,即可改善駝背。此外,有效的筋膜按摩,需要專業治療手法搭配拉筋、運動,才能達到最大功效。如使用放鬆肌肉用筋膜按摩槍放鬆身體時,症狀未改善,就要尋求專業協助。

遠離痠痛有三招 跟著做就對了

椅子過高、過低,坐得太淺或太深都容易造成姿勢不良,坐著時,膝蓋後方距離椅子約一個拳頭寬,椅子高度稍微高於膝蓋下方,可使用腰靠維持姿勢的端正。

看螢幕時,螢幕與視線平齊,若是使用鍵盤或滑鼠,手肘要有支撐處。

每30-60分鐘要起來走動、簡單伸展,避免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才不會讓肌肉的平衡狀態改變,造成痠痛與不適感喔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退化性關節炎施打玻尿酸真的有用嗎?你所不知道的神奇功效!

微晶瓷與晶亮瓷有何分別?名醫帶你來認識熱門的微整填充物

※想要肌膚細緻年輕,Thermage FLX、音波拉皮哪種效果好?

※植髮真的可以一勞永逸?雄性禿植髮讓你恢復自信,重新贏回你的人生!!

淚溝顯疲憊老態,想知道該如何去除還你好氣色呢?

為何新生兒要採足跟血? 出生2天篩檢提早預防傷害

你知道藉由採取微量的足跟血,就能完成21項新生兒篩檢,大大減少寶寶未來身體和智力的傷害嗎?國健署呼籲,父母不要延後而忽略篩檢,錯過治療時機,檢測的重要性會決定寶寶一生的健康,及早發現治癒機會高。

先天代謝異常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要篩檢來預防!你知道藉由採取微量的足跟血,就能完成21項新生兒篩檢,大大減少寶寶未來身體和智力的傷害嗎?國健署呼籲,父母不要延後而忽略篩檢,錯過治療時機,檢測的重要性會決定寶寶一生的健康,及早發現治癒機會高。

把關新生兒健康 預防家族疾病蔓延 

為何新生兒要採足跟血?為了能夠預先瞭解新生寶寶是否患有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醫療院所會對出生48~72小時內新生兒的取少量的足跟血,檢驗方式是將血滴在特殊的紙上,再將血片交由特定的新生兒篩檢中心篩檢,通常一週內會得知篩檢結果,如初步篩檢結果疑似陽性,醫療院所會於最短時間內協助寶寶做進一步確認檢查。

檢體採檢系統 篩檢先天代謝性疾病

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由於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的症狀在嬰兒時期並不明顯,即使發生率萬分之一,未經治療可能會造成後遺症,例如苯丙酮尿症(PKU)是一個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也許在嬰兒階段看起來非常健康,如果沒有及早發現治療,苯丙酮作為人體的必需氨基酸倘若無法正常代謝,積蓄在體內會引起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未來可能會面臨發育遲緩、腦部損傷或是死亡的可能性。

採新生兒足跟血 21項篩檢全完成

至於為什麼選擇足部進行採檢,而不是其他部位呢?這是因為嬰兒足底相對其它部位痛感較少,且血液量最為豐富,可以完成一次採取所需的血量,所以選擇足部進行採檢。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21項新生兒篩檢之檢驗費用減免,只要新生兒出生48小時採取微量足跟血,就可完成先天性甲狀腺低能症(CHT)、蠶豆症、半乳糖血症(GAL)等21項新生兒篩檢。

家長要特別留意的是,有蠶豆症的寶寶比較容易有嚴重黃疸的情形,接到檢測通知前父母務必不要讓寶寶接觸到萘丸,以免誘發蠶豆症,假如發現確診,應立即治療,治癒的機會非常大!

參考資料: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想知道更多微晶瓷注射建議與經驗分享嗎?

※改善臉部鬆弛,FLX鳳凰電波拉皮,讓您成為凍齡美魔女

※因為價格還在觀望嗎?別擔心!植髮價錢一覽表,讓你貨比三家不吃虧!

植髮是什麼?恢復期快嗎?

淚溝顯疲憊老態,想知道該如何去除還你好氣色呢?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高中生突然半邊手腳抖動 竟是腦瘤引發癲癇

目前,治療腦瘤的選項以顱內腫瘤切除手術、電療(放射線治療)為主,有些特有細胞型態的腦瘤,也可輔以化療,其中,顱內腫瘤切除手術深深考驗著醫師與醫療團隊的智慧。

一名看似健康、開朗的高中生,過去沒有任何癲癇病史,某一天,突然出現半邊手腳抖動症狀,他與家人都嚇壞了,所以就在第一時間奔赴急診,醫師一檢查發現,竟是腦瘤引發癲癇,因此安排腦瘤切除手術,並搭配預防癲癇藥物,避免癲癇突然發作干擾預後,所幸在腦瘤切除後,這位高中生就不曾再發生癲癇,生活也恢復正常。

腦瘤症狀多樣化 癲癇可能破壞腦組織

這位高中生的主治醫師為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孫瑞明,孫瑞明主任指出,這位高中生年紀很輕,癲癇也來得十分突然,結果檢查發現是腦瘤造成,令人印象很深刻。事實上,腦瘤症狀依大小、位置而有非常多樣化的表現,當腦瘤長在大腦掌管語言、記憶區域,患者的語言、記憶能力就會受干擾。若腦瘤長在主掌視覺的區域,就可能引起複視、視力模糊。

在腦瘤的患者中,部分會產生癲癇症狀,主要是因腦瘤引發周邊神經細胞異常放電,患者一出現癲癇,可能臉部肌肉跳動,或像上述高中生出現半邊手腳抖動現象,也可能全身抽搐,若不及時介入、治療,腦細胞持續不正常放電,很容易受到損壞。

顱內腫瘤切除手術 考驗醫療團隊智慧

目前,治療腦瘤的選項以顱內腫瘤切除手術、電療(放射線治療)為主,有些特有細胞型態的腦瘤,也可輔以化療,其中,顱內腫瘤切除手術深深考驗著醫師與醫療團隊的智慧。

孫瑞明主任解釋,顱內腫瘤切除手術與其他器官的腫瘤切除手術很不相同,必須在腫瘤與正常組織間尋求平衡,以免正常組織受破壞而影響大腦正常功能,以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團隊來說,在執行顱內腫瘤切除手術時,可搭配精密導航系統、顯微鏡、染色劑等,除了針對開刀位置精準對位,透過顯微鏡、染色劑的運用,腫瘤界線會更清楚,手術精準度便大為提升。

使用抗癲癇藥物 避免腦組織復原時期受干擾

無論在顱內腫瘤切除手術前、中、後,癲癇的防治都是重要關鍵。孫瑞明主任分析,不管患者在手術前、中、後產生癲癇,都會影響復原狀況,若在外騎車、開車,也可能因癲癇發作衍生車禍意外,所以使用抗癲癇藥物預防癲癇發作,不僅可避免癲癇干擾腦部運作,亦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孫瑞明主任提醒,腦瘤患者接受顱內腫瘤切除手術後,症狀多半就會好轉,不過醫師若有開藥,患者要按時服藥,千萬不可隨意停藥,也要定期回診,才能追蹤後續復原情況,確保治療發揮最大效果。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賽諾菲提供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解決討人厭的雙下巴,消脂針成為新一代局部雕塑利器!

※臉部老化好明顯,該怎麼保養才能消除法令紋呢?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如何透過LPG體雕重塑理想曲線?

※霧眉飄眉差別在哪?哪一個看起來比較自然?

保障癌友用藥安全 生物相似藥需有監測機制

生物相似藥具有學名藥的概念,但差別在於學名藥只需要知道化學結構,生物相似藥卻是透過生物科技,利用細胞株產出的藥物,不同的細胞株、不同的製程、環境和保存,都可能影響到療效,而且每家的製程都是機密,在癌症患者使用上,更需要監測療效和安全性。

生物相似藥適應症外推 療效需觀察

生物相似藥成為癌症治療新選擇,但癌症治療不能出錯,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王照元表示,生物相似藥因為和原廠藥的製程不同、實驗設計也不同,在療效、適應症上沒那麼完善,所以適應症外推是大家比較有疑慮的部分,因為原廠藥在臨床試驗會觀察無病存活期和整體存活期,而且適應症上的每種癌症都要進行臨床試驗,但生物相似藥卻不用,只要證明跟原廠藥相似就可以適用全部的適應症。

生物相似藥具有學名藥的概念,但差別在於學名藥只需要知道化學結構,生物相似藥卻是透過生物科技,利用細胞株產出的藥物,不同的細胞株、不同的製程、環境和保存,都可能影響到療效,而且每家的製程都是機密,在癌症患者使用上,更需要監測療效和安全性。畢竟對癌症病友來說,治療只有一次機會,如果沒治好,惡化速度很快。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則表示,站在癌症病友團體的立場,最關心的就是生物相似藥的療效和安全性,食藥署既然核發藥證,就是認可生物相似藥跟原廠生物製劑無臨床顯著差異,不過癌友還是會擔心,尤其怕療程中被換藥自己卻不知道。

換藥可能影響現有治療 醫護應主動告知病患

台癌也擔心,在醫院體制上,醫師不參與採購,院方也可能因財務考量,生物製劑相對便宜,採購價格具有競爭力,會不會發生轉換藥物情形?如果病患需要長期用藥,可能面臨多次轉換,如何確保藥效的穩定,不損及病患權益會是很大的考驗。同時希望未來醫院進藥也能夠採原廠藥及生物相似藥並存的機制,讓自費的病患可依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偏好等有選擇的機會。

王照元也表示,臨床上患者很難知道自己用的是原廠藥或生物相似藥,因為很多藥物都是注射劑型,在調劑室已經調好,患者也不會拿到藥袋,但是患者有知的權利,醫病也應共享決策模式,所以建議患者是可以直接詢問醫師:「我所使用的藥物是原廠藥或生物相似藥?」以保障自己知的權益。

蔡麗娟也鼓勵病患和醫師充分溝通,主動問醫師自己使用的是原廠藥還是生物相似藥?兩種藥物有何要注意的地方?她也呼籲,若治療過程中有換藥,醫護一定要主動告知病患。她同時建議院方,在登錄藥物時,應該要加上商品名,過去都是登錄學名,但同樣學名的也可能有好幾種藥物,萬一有不良反應不容易追蹤,如果同時登錄商品名和學名,才可以準確地通報藥害或不良反應,所以醫院端要有配套,才有助於藥物後續的監測。

不反對生物相似藥 但須長期監測

王照元表示,站在學會和醫師立場,樂見引進新藥,不反對生物相似藥,但因上市時間不夠長、在癌症治療部分未有完整的監測資料,因此對於適應症外推、製程、療效等會有疑慮,在疑點未澄清前,需要長期觀察,也建議主管單位可以委託學術單位,進行監測、收集生物相似藥的療效、不良反應等,訂定嚴謹的藥物監視計畫及風險管理計畫,確實執行,並蒐集國人real world evidences資料,以確保治療癌症病患長期的用藥療效和安全無虞,同時也可釐清生物相似藥的定位。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日前也發出聲明,基於藥物安全的考量,不建議臨床治療時,直接做兩種藥品的置換(包含生物相似藥物間的互相置換)。特別是當病人對使用中的生物製劑已產生療效反應時,不建議將原本使用中的藥品直接置換為另一種生物相似性藥物;除非,所置換的生物相似性藥物已取得台灣衛生主管機關核准為「可直接置換」的生物相似性藥品,並且在醫師與病人已充份溝通、也獲取病人同意的情形下,才得以置換使用。

蔡麗娟也認為,要有長期追蹤系統,才能確保病患最大權益,尤其在療效和安全性部分必須透過長期追蹤,才能確認跟原廠生物製劑一樣。生物相似藥讓病患有新選擇、健保署也減少支出、減輕醫療費用負擔,未來一定越來越多,但癌症治療追求的是療效穩定,所以病患難免擔心,要有更多真實世界的資料才能讓大家都放心。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微整型隆鼻微晶瓷玻尿酸哪個持久性好?施打前停看聽!!

※想知道醫美新技術Thermage FLX施打診所在哪裡?鳳凰電波資訊懶人包大公開

※髮友分享植髮推薦經驗交流討論區!

※守住頂上危機!植髮幫你找回豐盛毛髮!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水微晶玻尿酸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