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融合病毒案件急增 2歲以下最易感染

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造成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對2歲以下嬰幼兒的威脅最為明顯。

天氣忽冷忽熱,抵抗力較弱的小孩在這時期最容易感冒,根據疾管署公告,近期0至6歲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檢出陽性件數呈明顯上升,今年第43週(11月)檢出數佔疾管署監測呼吸道病原體76%。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說,2歲以前感染的嬰幼兒,尤其是早產兒,重症住院的比例相當高。

九成患者為2歲以下幼兒 越小重症機率高

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造成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對2歲以下嬰幼兒的威脅最為明顯。流行高峰在11月-3月,在台灣,每年約有1,000個嬰幼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高達九成為2歲以下的嬰幼兒。

主要經由飛沫傳染,也可能是接觸到眼淚、鼻涕、口水、痰等分泌物進而感染;潛伏期約4天,症狀類似感冒,如流鼻水、發燒、咳嗽等,但咳嗽症狀最為明顯,由於病毒感染呼吸道,造成支氣管水腫、發炎,可能出現呼吸急促、困難,嚴重甚至會呼吸衰竭。江明洲主任強調,2個月以前的嬰兒若感染,住院戴呼吸器,或小兒加護病房的比例很高,不可不慎。

1歲前重複感染 日後易誘發氣喘

江明洲主任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很常見,其實全年都可能感染,30週前的早產兒、有慢性肺病的35週前早產兒、心臟病童皆為重症高風險群,因此目前健保有給付疫苗施打,以每月補充施打方式,透過被動免疫機制,有效避免RSV的侵襲。但他也強調,最實際且有效的預防方式,還是用肥皂徹底洗手。江明洲主任特別提到,若在1歲前重複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日後很容易誘發氣喘。

最佳預防方法 戴口罩勤洗手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度民眾的個人防護措施很完整,因戴口罩、勤洗手的緣故,10月左右通報數比往年還低,但疾管署表示,11月時突然快速上升,很有可能因防疫措施鬆懈導致,提醒民眾不要掉以輕心。江明洲主任也指出,目前為止,因RSV造成的小兒重症住院數確實較少,顯示戴口罩與洗手功不可沒。也提醒感染的幼兒,若出現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急促時,必須立刻就醫。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智辨糖尿病飲食陷阱 讓「隱形糖」無所遁形

現代人對於糖已經比較敏感,除了會減少高糖份食物攝取,對於澱粉會提升血糖也很有概念;但是這樣做並不能完全阻擋糖份的吸收,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食物中有太多隱形糖的陷阱。

「隱形糖」陷阱真的無所不在!一名糖尿病友發現,自己吃兩家不同的牛肉麵,血糖增加的狀況卻不相同,追根究底才發現,原來是某一家廚師添加了黑糖熬煮湯頭。醫師提醒,糖尿病友一定要做好血糖配對測試,才能找出讓自己血糖飆升的關鍵因素,遠離併發症威脅。

小心「隱形糖」 血糖影響大不同  

阿珍(化名)雖然罹患了糖尿病,但很努力地在控制病情;都會定時監控血糖的她有一次發現,為什麼同樣吃牛肉麵,A家的不太會影響飯後血糖,但是B家的就會,而且如果喝湯的話,血糖增加得更為明顯。這狀況讓阿珍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去詢問B家廚師才知道,原來師傅會添加黑糖熬煮湯頭,阿珍這才找出造成自己飯後血糖飆高的原因。

「其實食物中藏有隱形糖的問題還蠻常見的!」新店耕莘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馬文雅說,現代人對於糖已經比較敏感,除了會減少高糖份食物攝取,對於澱粉會提升血糖也很有概念;但是這樣做並不能完全阻擋糖份的吸收,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食物中有太多隱形糖的陷阱。

「許多民眾看到標榜無添加糖,就認定是無糖,卻不知道食物本身就含有糖分。」馬文雅醫師指出,特別是奶類本身就含有乳糖會影響血糖值;甚至也有人認為拿鐵沒有含糖,事實上,其中添加的牛奶就是糖份的來源。這些隱形糖份如果沒有注意而攝取過多,就會不知不覺地造成血糖增加,影響健康。  

注意血糖波動性 飯前、飯後血糖也要測

「我們現在比較在乎血糖的波動性,因為這樣才能避免糖毒性傷害我們的器官組織。」馬文雅醫師解釋,糖毒性會加速胰島細胞的破壞,造成胰島素分泌功能加速喪失;如果能讓血糖盡量維持在安全範圍內,就能保護胰島細胞,延緩器官組織的破壞,可以維持正常老化速度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馬文雅醫師指出,要知道自己血糖是否受到飲食影響,糖友們一定要進行所謂的配對檢測,建議飯前血糖控制在90-130mg/dL;而飯後血糖則應小於160mg/dL,最高不超過180mg/dL,透過測量飯前飯後血糖的變化,從中找出蛛絲馬跡。「像是阿珍就是透過這個方法發現,原來是喝湯時血糖會升高,才找出隱藏在湯裡面的糖份。」

而且透過配對血糖檢測,可以找出專屬自己的降糖方式。馬文雅醫師認為,每個人代謝狀況不同,透過這個方式,可以找出自己日常飲食的隱形糖陷阱,也可以了解身體對於那些食物的代謝能力不足;最後再搭配藥物使用,自然能更有效率的控制糖尿病。

糖友飲食少澱粉多飽足 複方藥物助控糖

馬文雅醫師建議,糖友們飲食上分量一定要夠,特別蔬菜類像是彩椒、青花菜、菇類這些會產生飽足感的食物可以多吃;至於澱粉類比例就要降到最低,例如米飯只有半碗,麵類或是其他精緻澱粉分量甚至要更低;盡量減少攝取烹煮得比較軟爛的菜餚,進食順序也要將澱粉類擺到最後;另外飯後去散步也有助於血糖降低,減少血管內皮細胞的傷害。

由於糖尿病的治療藥物種類越來越多,從口服藥物到注射胰島素,現在更有複方藥物可以使用。馬文雅醫師認為,這對糖尿病控制都越來越有幫助,像是胰島素搭配腸泌素的長效型針劑,一天施打一次可兼顧飯前及飯後血糖的控制,提升用藥方便性,讓病友們更願意遵從醫師的指示使用藥物。「糖尿病不是單一原因所造成,複方藥物可以多管齊下,可以更有效率協助病友控制糖尿病。」

MAT-TW-2000956-1.0-10/2020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女明星保養的新祕密,施打美白針改善六大皮膚暗沉問題!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植髮有風險嗎?能保持多久?術後該如何照顧?你想知道更多植髮的問題統統在這裡!

※禿頭、頭髮稀疏、掉髮嚴重讓你沒自信嗎?歡迎來植髮診所諮詢~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老年想要行動自如 防骨鬆骨折必做的三件事

三高族群、慢性病族群、抽菸、飲酒、有家族史,以及停經婦女,都面臨著骨質疏鬆的威脅,尤其曾經跌倒、或身高縮水4公分以上者,更是高風險族群。

「骨質疏鬆跟肌少症應該一起正視,除了影響行動力之外,還有可能造成死亡!」國健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為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的第四名,而骨鬆引起的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男性為22%,女性為15%。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提醒,想避免老年危機,應飲食均衡、曬太陽並負重運動。

慢性病患者、停經婦女、虛胖福態者 骨鬆風險高

三高族群、慢性病族群、抽菸、飲酒、有家族史,以及停經婦女,都面臨著骨質疏鬆的威脅,尤其曾經跌倒、或身高縮水4公分以上者,更是高風險族群。

陳榮福主任更指出,隨著年紀增長,動脈會漸漸硬化,肌肉流失,骨質疏鬆,是自然的生理現象,一般人認為,外表看起來瘦、矮、纖細者比較虛弱,容易肌少症、骨鬆,不過許多看起來福態的長輩,體脂肪太多,肌肉太少,骨骼也不健康。

骨鬆也有死亡威脅 髖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22%

骨質疏鬆感覺沒有立即的致命危機,其實骨骼脆弱,隨時都處在骨折的危機下。陳榮福主任提到,骨盆腔骨折會立刻內出血500-1000c.c.,若未急救得當就會死亡;脊椎骨折屬於壓迫性骨折,會漸漸駝背,擠壓肺部空間,進而影響心肺功能,可能造成心肺衰竭。

醫師強調,髖骨骨折最常發生,會失去行動能力,在長期臥床的情況下,其他慢性病會快速惡化,若發生在男性,第一年的死亡率達22%,糖尿病患甚至是2倍。

骨鬆治療屬長期抗爭 順從性至少要80%

今年世界骨鬆日的主題是「活動力」,長輩活動力攸關肌肉與骨骼健康,30歲左右是肌力與骨骼的巔峰時期,常用來判斷骨密度的T值,代表與健康年輕人骨質密度相比的比值。陳榮福主任指出,全身骨骼約有十萬多處在進行塑造、新陳代謝,同時破壞跟成長,「但過了更年期,生長激素開始減少,成長的速度低於破壞,骨質便會開始退步。」

當T值為-2.5,屬於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就必須接受治療。陳榮福主任說明,藥物分為口服與針劑,骨鬆治療都是長期,口服藥需吃5年,針劑需治療3年,但有許多患者半途而廢,臨床上統計,口服藥的患者1年後只剩1/3還在持續用藥。「骨鬆治療的藥物順從性需達到80%才有療效。」他提醒民眾要持之以恆才能遠離骨鬆骨折的威脅。

對抗骨鬆有三寶 飲食、曬太陽、負重運動

延緩骨鬆最好的方式就是飲食均衡、曬太陽和負重運動。鈣直接從牛奶、起司、海帶等天然食物中攝取即可,而維他命D其實比鈣更為重要。

陳榮福主任提醒,也不需要過度神化維他命D,健康民眾只要每天曬太陽10-15分鐘就足夠,也不用額外補充。此外,許多研究顯示,適當的阻力訓練,循序漸進的負重運動,不僅可以幫助肌肉成長,也會分泌激素刺激骨骼生長,增加骨質密度,且有足夠的肌力也能減少跌倒的機率,降低骨折風險。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

健康醫療網:

【其他文章推薦】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世界早產兒日 健康手札助爸媽一臂之力

國民健康署重視每個出生的寶寶,為照顧早產寶寶,發佈專為早產兒家長準備的「早產寶寶健康手札」,希望能夠幫助家長紀錄照顧寶寶的點點滴滴,也可作為與醫師溝通的工具。

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今年宣導主題為:一起關心早產兒的未來(Together for babies born too soon-Caring for the future),國民健康署重視每個出生的寶寶,為照顧早產寶寶,發佈專為早產兒家長準備的「早產寶寶健康手札」,希望能夠幫助家長紀錄照顧寶寶的點點滴滴,也可作為與醫師溝通的工具。

需要細心照護早產兒 紀錄抒發需求高

棠棠24週就提早來到這個世界,體重675公克,是體重低於標準值的早產兒(出生體重小於1,000公克),在醫療團隊137天的努力下,醫師告知棠棠終於可以出院,但對父母來說,返家面臨了更大的挑戰,因棠棠需戴著氧氣機及鼻導管,所以媽媽離職全心照顧棠棠,平日戰戰兢兢紀錄著棠棠照顧上的一切,有時也寫下自己的焦慮與不安,一張張的紀錄紙不但是生活日記,也成為每次就醫的必備工具。

如今棠棠已經出生10個月(矯齡6個月),體重已經7公斤多,這些紀錄紙零散的堆滿了整個抽屜。媽媽說,目前沒有早產兒專屬的紀錄手冊,好多早產兒媽媽都是隨手筆記,如果可以有一本屬於早產兒專屬的紀錄不知有多好,就能節省每次都要找資料的時間,也會有更加詳細紀錄棠棠的狀況。

健康手札暖心設計 助爸媽一臂之力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最珍貴的寶貝,有些早產寶寶(懷孕<37週)迫不及待來到這個世界,很多生理狀況都未成熟,需要更多的醫療照護及支持,協助孩子健康的長大。

為了製作一本符合早產兒照顧者的需要,今(109)年國民健康署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集結國內新生兒科醫師、護理、傳播及衛教等領域專家集思廣益,透過多場專家會議、新生兒科醫師焦點團體,以及早產兒家長訪談,彙整所有的意見後建構手札的架構及內容,完成早產寶寶健康手札之編製,這本手札可提供父母記錄寶寶出生狀況、醫療歷程及成長里程碑,不但可了解寶寶之發展與進步,並可作為醫護人員參考之重要資訊,強化醫病間之溝通,提供早產兒家庭育兒過程之重要記錄。

早產寶寶手札適用於出生至矯正年齡(現在日期-預產日期)2歲以前之早產寶寶,內容共具六大特色:

一、  依早產兒歷程分段建構:依多數早產兒特殊歷程分三部分,住院期的醫療照護、出院準備期及居家照護成長紀事,讓父母容易掌握可能面臨的問題。

二、  主要照顧者的自我察覺:包括出院前自我照護認知檢測、自我情緒紀錄等。

三、  重要醫療紀錄:提供照顧者記錄寶寶照護問題、重要就診日、用藥紀錄及衛教重點。

四、  寶寶發展評估紀錄:記錄寶寶達成矯正年齡發展狀況,提醒未達標準應返院診察,另提供寶寶的第一次紀錄(第一次笑、翻身)。

五、  QR code連結資訊:各階段紀錄中提供相關照護衛教資訊,且將各縣市政府、非營利組織之相關補助,發展遲緩轉介補助及免費關懷諮商等資源以QR code連結提供照顧者參考。

六、  黑白視覺圖卡:提供父母可撕下給寶寶看,藉以刺激寶寶視覺神經及大腦發展。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全國一同來關心早產兒,並建議家長多加利用手札,引導家長紀錄寶寶的成長,除了作為提供醫護人員重要之參考資訊及提升醫病間的溝通,等寶寶長大後也可將手札送給他(她)成為最有意義及珍貴的禮物。

 早產寶寶健康手札電子版連結: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女明星保養的新祕密,施打美白針改善六大皮膚暗沉問題!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植髮有風險嗎?能保持多久?術後該如何照顧?你想知道更多植髮的問題統統在這裡!

※禿頭、頭髮稀疏、掉髮嚴重讓你沒自信嗎?歡迎來植髮診所諮詢~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多專科團隊齊力守護 大腸直腸癌治療「肛」剛好

許多患者在聽到四期癌症就會與末期、晚期做連結,認為生命所剩無幾,而消極治療,甚至放棄就醫。

「人工肛門」不再令腸癌患者聞之色變,及早就醫達到良好預後

根據106年度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直腸癌仍維持癌症發生率首位,其中靠近肛門口的直腸癌患者人數約佔1/3。直腸癌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為主,曾任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盧建璋醫師表示,受限於骨盆腔的侷限與周邊神經、血管影響,在手術中切除腫瘤同時保全肛門的完整性是一大挑戰,治療過程中除了需考量腫瘤位置、大小及結構血液供應等因素外,也須避免術後產生吻合處滲漏的問題,因此基於保護性原則,手術後會為患者裝設暫時性的人工肛門造口。

盧建璋主任說,目前臨床上需做永久性肛門的患者比例不到1%,然而民眾間對治療仍存在錯誤觀念,認為手術後人工肛門將永久取代代替天生的肛門,甚至因此排斥正規治療。盧建璋主任進一步說明,暫時性人工肛門會在手術後傷口癒合較穩當時,再進行手術關閉,患者不必過於擔憂。而為了在使用人工肛門造口過程中能進一步防止糞便滲漏、腹膜炎及敗血症等併發症,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團隊也持續針對人工造口技術進行研發與改進,成功研發全球獨創之「內置式人工造口裝置」,該技術並於今年(109)榮獲第17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內置式的人工造口能有效減少患者造口脫垂的問題,同時也降低患者對疾病所帶來的不安與恐懼。

圖片

腸癌照護新趨:腸照2.0,多專科團隊(MDT)突圍大腸直腸癌關卡

盧建璋主任指出,現今大腸直腸癌治療以多專科治療團隊模式為主流,集結各科專長,全面評估患者疾病風險與治療方案,各科別面對疾病不再單打獨鬥。以高雄長庚為例,院內多專科團隊成員涵蓋大腸直腸外科、一般外科、放射科及血液腫瘤科等,主要由大腸直腸外科啟動,在收治患者一開始即設定治療目標,並透過多專科各領域的共同討論,配置最適切的治療方針。

盧建璋主任分享,診間曾收治一名確診時已為四期腸癌合併肝轉移的48歲婦女,因患者直腸腫瘤位置靠近淋巴,難以直接安排手術切除,經由多專科由內而外相互評估,先透過化療搭配標靶成功將直腸腫瘤縮小八成,並使用射頻燒灼術(RFA)治療肝臟轉移部位,最終原發及轉移兩處腫瘤都能順利切除,患者也達到了良好的預後,重拾健康。

許多患者在聽到四期癌症就會與末期、晚期做連結,認為生命所剩無幾,而消極治療,甚至放棄就醫。盧建璋主任說,隨著醫療進步、手術革新、藥物選擇多元性與多專科團隊的治療主流,即便腫瘤出現轉移,甚至難以手術,也可藉由標靶藥物、化療或放射治療等方式縮小腫瘤,再透過手術切除,若能完全切除腫瘤,甚至可達到治癒的程度。

盧建璋主任也呼籲,即便現今大腸直腸癌在積極治療下已能達到良好的預後,但還是提醒50歲以上或本身有疾病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測,若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或體重下降等症狀且持續兩週,更應立即就醫檢查,早期發現、積極治療才是降低疾病風險的最佳解方。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每月有20天以上都會頭痛! 靠肉毒桿菌治療重返職場

偏頭痛是需要治療的「疾病」,若患者每月有15天以上的頭痛症狀,且其中有8天以上符合偏頭痛的診斷,並持續3個月以上,則是慢性偏頭痛的患者。

一名38歲的英文老師,長期每個月平均幾乎有20天以上都會頭痛,服用止痛藥也不見好轉,不僅無法備課、教學,還時常因頭痛請假,差點沒了工作。後來,她被診斷為慢性偏頭痛,接受第一線口服預防用藥,但因為副作用太大,使她頭暈,體重上升,甚至記憶力變差而停藥,正當她對於偏頭痛治療心灰意冷時,今(109)年2月開始健保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治療慢性偏頭痛,經過半年治療後,偏頭痛的症狀明顯緩解,甚至有一整個月都沒有出現偏頭痛的症狀,大大改善生活品質,也順利重回職場任教。

台灣超過200萬人有偏頭痛! 應正視偏頭痛為疾病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楊富吉主任指出,台灣有超過200萬人有偏頭痛的困擾,以20至50歲的年輕女性居多,一般人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而不積極治療,事實上偏頭痛是需要治療的「疾病」,若患者每月有15天以上的頭痛症狀,且其中有8天以上符合偏頭痛的診斷,並持續3個月以上,則是慢性偏頭痛的患者。

偏頭痛痛不停 「54321」你符合幾項?

楊富吉主任說道,偏頭痛可用「54321」口訣作為診斷參考,曾有類似的頭痛症狀超過「5」次以上、頭痛不治療的話,至少會持續「4」小時以上至「3」天、具有至少「兩」項特徵 (包括中重度的頭痛、單側發作、搏動性疼痛、日常工作或活動會使頭痛加劇),及合併其中「一」項症狀(包括噁心或嘔吐,畏光及怕吵)等。患者可自行評估頭痛發生頻率,若發生頻率過高,如一週平均發作頭痛1天以上,或影響到日常工作或學業,應立即就診,切勿只靠自行服用止痛藥緩解症狀。

肉毒桿菌也能治偏頭痛? 健保有條件給付

楊富吉主任進一步說明,目前針對慢性偏頭痛,急性發作時的治療以止痛藥為主,雖然大部分患者皆在可控制症狀的範圍內,但也有部分患者會有止痛藥越吃越多,也沒辦法解決頭痛,而造成止痛藥物過度使用的問題。

此外,也有部分的患者使用第一線預防性用藥後,會產生頭暈,體重上升,噁心,記憶力下降等副作用,因而降低患者的治療順從性。今(109)年2月起健保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可用於慢性偏頭痛的治療,每3個月施打一次,可有效減少慢性偏頭痛的發生,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頭痛應尋求頭痛醫師治療 可降低併發症風險 

楊主任呼籲,偏頭痛是病,若發作頻率過高,影響到到日常工作或學業,一定要就醫並妥善治療。國內外已有臨床研究指出,高頻發作的偏頭痛,會增加焦慮、憂鬱、失眠、認知功能下降等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因此長期受偏頭痛所苦的患者,應即至神經內科就醫,並配合醫囑接受治療,才能戰勝偏頭痛!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女明星保養的新祕密,施打美白針改善六大皮膚暗沉問題!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植髮有風險嗎?能保持多久?術後該如何照顧?你想知道更多植髮的問題統統在這裡!

※禿頭、頭髮稀疏、掉髮嚴重讓你沒自信嗎?歡迎來植髮診所諮詢~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癌王」悄然無息 胰臟癌每年40萬人喪命 

台灣胰臟醫學會葉大森理事長表示,胰臟癌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陳立宗所長表示,服用精準藥物前,先找到是否具有特定基因突變是精準治療的第一步。提醒民眾平時有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就醫檢查,與醫師討論基因檢測的可行性,擬定最適合的治療策略。

胰臟癌初期難發現,八成已是晚期!台灣胰臟醫學會葉大森理事長表示,胰臟癌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陳立宗所長表示,服用精準藥物前,先找到是否具有特定基因突變是精準治療的第一步。提醒民眾平時有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就醫檢查,與醫師討論基因檢測的可行性,擬定最適合的治療策略。

胰臟癌初期難發現 存活率僅5至10%

根據106年癌症登記報告,胰臟癌發生人數為2,469人,雖未列入十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但依據108年國人死因統計表,卻能發現胰臟癌不僅在癌症十大死因中排名第7,死亡人數更是有2,497人,甚至與罹癌人數大致相同,顯示胰臟癌致死率高的特性。葉大森指出,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報告,胰臟癌癒後情況不佳,初期罹患十大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為52%,胰臟癌一直無法突破10%,平均存活少了五倍,存活率的進步有限。

初期症狀不明顯  八成確診已是晚期

葉大森表示,胰臟癌致死率高有兩方面:其一是診斷困難和嚴重病情,其二是腫瘤細胞特性會多處轉移,造成診斷和治療上的困難。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初期多以上腹疼痛、體重減輕、腹瀉、黃疸、背痛為主,由於症狀沒有專一性,以致延緩診斷時機,多數患者確診已是晚期,導致疾病惡化迅速,患者5年存活率難以突破1成。

精準化醫療新利器  疾病惡化風險降5成

有鑒於存活率的進步有限,如何延長患者存活期為目前的治療趨勢。現今精準化藥物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患者體內是否具有特定基因突變或缺陷後,給予精準適合的治療處置。

陳立宗分享,過往40年,無法手術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胰臟癌的治療仍以化療為主,但隨著癌症治療走向個人化,已有研究證實約6%具BRCA基因突變的轉移性胰臟癌患者於第一線含鉑化合物的化療後,接續使用精準治療藥物作為維持,則可以降低47%疾病惡化風險。今年主管機關也通過精準治療藥物在這群胰臟癌患者的適應症,讓對抗胰臟癌的道路上多了一項利器。

基因檢測為確診第一步 攸關疾病治療策略擬定

胰臟癌發生人數逐年增加,如何及早發現以提早治療是當前面臨的課題。如果家族有家族史患者,治療前建議先要做基因檢測,看是否有基因變異的存在。

葉大森提醒,胰臟癌患者好發於60歲左右,若平時出現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建議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查。若確診罹癌也不要灰心喪志,胰臟癌已經不像過往無藥可用,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基因檢測的可行性,擬定最適合自身的治療策略,方能及早戰勝癌王。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每次一行房完就見血? 當心是子宮頸癌惹禍

提醒女性一定要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若連續三年抹片正常,則可每隔三年檢查一次。

30歲以上女性應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若出現陰道不正常出血症狀時,則應立即就醫檢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女醫學中心副院長洪耀欽指出,前子宮頸癌零期的治癒率達100%,且前期治療預後良好,患者們應積極治療,且術後應定期回診追蹤,才能避免子宮頸癌復發。

子宮頸腫瘤過大 可採新輔助化療合併手術治療

一名44歲林女士,近半年與先生「嘿咻」後,總會有陰道出血症狀,雖先生貼心關機三個月,但後續仍反覆出現不正常出血情況,就醫切片檢查,確診為子宮頸鱗狀上皮癌第一期下。洪耀欽副院長表示,患者三年前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就曾發現有子宮頸發炎症狀,因考量患者腫瘤約5公分大小,因採以新輔助化學治療合併手術治療後,術後腫瘤已完全消失。

傳統治療子宮頸癌 術後易有副作用

洪耀欽副院長解釋,傳統治療子宮頸癌第一期下且腫瘤超過4公分,通常採以直接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及骨盆腔淋巴腺摘除手術治療,但患者術後容易因腫瘤過大,合併深層基質組織侵犯,或合併有骨盆腔淋巴腺轉移等副作用,得需接受骨盆腔放射線治療,但若能改採以新輔助化學治療,再接受包括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等手術治療,療效較佳。

30歲以上女性定期抹片檢查 為自己健康把關

目前國際上針對此類病患也有共識,同步採取骨盆腔放射線治療加上化學治療,有助於提高療效,也能減除患者手術擔憂。洪耀欽副院長強調,此個案術後不僅腫瘤幾乎消失,也未造成盆腔淋巴腺轉移,夫妻也重新恢復性生活,提醒女性一定要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若連續三年抹片正常,則可每隔三年檢查一次。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女明星保養的新祕密,施打美白針改善六大皮膚暗沉問題!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植髮有風險嗎?能保持多久?術後該如何照顧?你想知道更多植髮的問題統統在這裡!

※禿頭、頭髮稀疏、掉髮嚴重讓你沒自信嗎?歡迎來植髮診所諮詢~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突破胰臟癌治療瓶頸! 1+1化療助爭取存活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陳立宗(左)與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葉大森(右)在世界胰臟癌日鼓勵患者積極治療。

現年58歲的李先生,於7年前確診為胰臟癌第四期,且轉移至腹腔與肝臟,原先醫療團隊預估最多僅有半年的存活期,沒想到在持續地接受化學治療後,時間一轉眼過了7年,當時讀高中的孩子也研究所畢業、生兒育女,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為自己爭取了更多與親人相伴的時光。

轉移性胰臟癌 化療能明顯改善症狀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說明,在台灣轉移性胰臟癌的病人的中位存活期大約10至12個月,局部晚期的患者則有可能透過治療延緩復發,將生命延長至一年半甚至兩年,雖然早期診斷的機會不高,但化療能夠明顯改善癌症症狀、近年藥物副作用的狀況也減少許多,病患的生活品質能夠有相對應的提升,鼓勵患者應積極接受正規治療。

胰臟癌仍有消滅可能 雙化療獲健保給付

胰臟癌發生率並非最高,但初診即晚期的現況加上易轉移特性所導致的高死亡率,大幅影響患者接受治療的意願。陳立宗理事長比喻,「胰臟癌就跟《冰與火之歌》夜王一樣,除了反應過往胰臟癌的診斷死亡率是95%,碰到就是死路一條之外,但近年來化學治療有所進展及多科團隊治療之引入,即使是『癌王」也像『夜王」一樣有被消滅的機會。」目前多數國內核准的治療方式,包含雙化療皆獲得健保給付,讓患者面臨治療抉擇時,不需過度憂慮經濟問題。

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暨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葉大森表示,胰臟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發現,直至晚期有背痛、上腹痛等症狀,種種情況都導致許多患者診斷時間較晚,加上因惡化程度高加上高度轉移的特性,多以全身性的療法為主,耳熟能詳的包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陳立宗理事長強調,在胰臟癌治療上,化學治療目前是唯一有效的,也再次呼籲,務必要尋求正規的治療,而非選擇逃避。在未來,也期盼能為胰臟癌患者爭取更多的醫療資源,讓良好的用藥能讓更多患者使用。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對抗老化新法寶,肉毒桿菌素注射,消除你的皺紋逆齡回春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健康密碼001|甲狀腺相關眼病:【求求你,別瞪眼了】

新年伊始,[曄問]繼續為大家走訪仁醫。

同時,應讀者要求,我們也將根據疾病的種類、患者的病症與需求,推出新欄目——《健康密碼》。邀請相關專科醫生進行分析指導,提升正確的認知,以及預防保健。

大家是否還記得2015年8月27日,[曄問仁醫]由一位美女醫生開篇?沒錯,正是九院眼科的周慧芳教授。

那麼,探索我們的健康密碼,也從這位美女醫生開始。

健 康 密 碼 

001

甲狀腺相關眼病:

求求你,別再瞪眼了

周慧芳

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2003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碩士畢業,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畢業,師從范先群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杜蘭大學訪問學者。

擅長甲狀腺相關性眼病的個體化綜合治療,內鏡導航輔助微創眼眶減壓手術,眼部整形美容和年輕化。入選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青年人才培養計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新百人計劃”等5項人才培養計劃;承擔國家自然基金、上海科委重點項目等6項課題;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4篇,其中SCI論文10篇。科研成果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等7個獎項。

所在學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建設專科、上海市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醫學重點學科,附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眼科視覺科學研究所、上海重點學科眼科實驗室、九院甲狀腺疾病多學科協作(MDT)診療中心。

人的免疫系統就像一支軍隊,24小時保護身體健康,抵禦有害物質入侵。免疫系統功能異常,自身會產生抗體攻擊體內的正常細胞。

甲狀腺相關眼病,就是一類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慢性、多系統損害的疾病,與甲狀腺功能異常密切相關。由於眼眶組織和甲狀腺在免疫學上有相似之處,使甲狀腺和眼眶同時受到自身抗體攻擊,既引起甲狀腺功能的異常,又會造成各種眼部問題。

解讀甲狀腺相關眼病

免疫系統

甲狀腺

眼眶組織

及時檢查

提問/回答

唐曄:請問,對於甲狀腺相關眼病的理解,有什麼誤區嗎?

周慧芳:誤區一,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都患有甲亢。

由於甲狀腺相關眼病的命名較為混亂,如甲狀腺眼病、甲亢突眼等,由此也造成了部分基層醫師對此產生了誤解。

臨床上確實存在實驗室檢查甲狀腺功能正常而單純具有眼征者。研究發現,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雖然甲狀腺功能可以正常,但甲狀腺內分泌軸異常,此外,臨床上發現有甲狀腺功能低下者,同樣可伴隨眼部病變。

為強調眼部病變與甲狀腺內分泌軸的關係,Weetman提出了“甲狀腺相關眼病”的命名,明確地表示了眼部病變與甲狀腺內分泌軸異常的相關性,甲狀腺相關眼部病變,包括了甲狀腺功能亢進及正常或低下者。

誤區二,所有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都需要強化治療。

輕度甲狀腺相關眼病不需要強化治療,以局部治療和控制甲狀腺功能異常為主,一般來講,輕度甲亢突眼的病情是穩定的,不會發展為中度和重度甲亢突眼。中度和重度甲亢突眼才需強化治療。對於處於活動期的病例,強化治療可以奏效。

對於病史較長的病例、慢性突眼、持續存在的復視,強化治療效果不佳,往往需要眼科康復手術矯正。

唐曄:甲狀腺相關眼病有什麼臨床表現呢?

周慧芳:70%的患者,最早出現的是眼瞼退縮和眼球突出,他們看起來總是像在瞪眼,由於這樣,眼睛更容易暴露在風、塵等環境中,非常乾澀,還會導致結膜炎和暴露性角膜炎,出現眼部刺激和不適、流淚、怕光、視物模糊等。更嚴重的是,眼眶里腫脹的肌肉會壓迫和損傷視神經,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此外,眼瞼水腫、淚腺腫大及眼眶軟組織腫脹,會導致眼周脂肪組織向前凸出,出現上眼瞼的脂肪膨隆和眼袋,這會使患者看起來超過實際年齡,影響外貌。

唐曄:如果得了甲狀腺相關眼病,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周慧芳:檢查包括甲狀腺功能檢查、眼科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眼科檢查包括視力、眼球突出度、眼位、眼球運動情況、眼底、眼壓及視野等。影像學檢查包括眼眶CT、MRI和超聲檢查等。通過檢查結果,可以分析患者眼病的分期和嚴重度,為患者制定適宜的個性化治療方案,並幫助判斷預后。

唐曄:哪些病人需要在數周內就診眼科醫生?

周慧芳:一、首先有甲狀腺相關眼病的癥狀和體征;

二、高危人群(老年人,男性,糖尿病患者,或吸煙者);

三、具有甲狀腺相關性眼病家族史的;

四、近來疾病有進展或中度炎症改變;

五、可疑存在活動性病變,準備做碘???同位素治療甲亢,需要先給眼科醫生評估,行預防性激素治療。

唐曄:哪些病人需要緊急就診眼科醫生

周慧芳:色覺異常;視力下降;復視進行性加重;癥狀迅速惡化;炎症嚴重。

唐曄:甲狀腺相關眼病,有什麼治療方法呢?

周慧芳:有兩種,包括全身治療和眼部治療。全身治療主要針對矯正甲狀腺功能異常。眼部治療主要針對暴露性角膜炎、壓迫性視神經病變和嚴重充血性眼眶病變。治療措施包括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復視可試用稜鏡矯正。為防治暴露性角膜炎發生,可夜間遮蓋瞼裂,滴用潤滑性滴眼液;必要時可行瞼緣縫合術。在眼眶病變的急性期,若發生明顯視功能受損時,可行眼眶減壓術;在疾病穩定期,可根據美容需要,行眶部減壓以改善眼球突出,斜視矯正術和眼瞼手術。

唐曄:甲狀腺相關眼病能治好嗎?

周慧芳:很多患者認為,甲狀腺眼部問題,例如突眼、眼瞼退縮、斜視等是無法可治的,其實,只要治療及時、選對治療方案,絕大多數患者可以恢復原來的眼部外觀和功能。

甲狀腺相關眼病初期治療,主要是減少炎症以及保持眼部濕潤。患者白天頻繁使用人工淚液、晚上使用油膏,保證眼表的潤濕;睡眠時床頭稍抬起,可減少清晨眼窩水腫;我們還發現,減少膳食中的鹽攝入量,可以控制眶周水腫的程度;還可以佩戴墨鏡緩解畏光。如果初始期炎症很嚴重,需要採用激素類藥物,或放射治療來改善癥狀。

甲狀腺相關眼病的患者中,有20%需要手術治療。這類手術治療可分為三步:眼眶減壓術、斜視矯正術和眼瞼退縮矯正術。其中,眼眶減壓術可以緩解視神經的壓迫癥狀,使眼球回退,保護角膜。它通過人為去除部分眼眶壁,擴大眼眶空間,也就是將眼眶這個“房間”的部分“非承重牆”移除,讓裏面的肌肉和脂肪延伸到“房間”外,拓寬“住房面積”,使眼球回到“房間”。

唐曄:吃什麼不利於甲狀腺眼病呢?

周慧芳:含碘豐富的食物要忌口,比如海帶。另外,治療期間慎服中藥。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

唐曄:在日常生活中,甲亢突眼患者要怎樣進行日常防護?

周慧芳:生活方式干預很重要。

一,嚴格戒煙,吸煙可顯著加重病情;

二、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飲酒;

三、睡眠時枕頭墊高;

四、眼睛不要過於疲勞,不要長時間注視電腦屏幕;

五、外出遇強日光照射時,應佩戴墨鏡;

六、眼外肌受累時,最好遮蓋一隻眼,以緩解癥狀;

七、患者睡眠時如果角膜暴露,應在睡前塗眼膏、防止出現暴露性角膜炎;

八、保持心情平和,情緒不穩容易加重病情。

唐曄:可以說說九院在治療甲狀腺相關眼病的情況嗎?

周慧芳: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是國內最早開展甲狀腺相關眼病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的單位之一,開展甲狀腺相關眼病個體化綜合治療、数字化微創眼眶減壓手術、眼瞼退縮矯正及斜視矯正手術,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在范先群教授的領頭下,九院眼科聯合內分泌科、普外科、核醫學、影像科、超聲科和病理科,成立了甲狀腺疾病多學科聯合診治中心,最大程度上優化就診流程,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其他文章推薦】

※女明星保養的新祕密,施打美白針改善六大皮膚暗沉問題!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植髮有風險嗎?能保持多久?術後該如何照顧?你想知道更多植髮的問題統統在這裡!

※禿頭、頭髮稀疏、掉髮嚴重讓你沒自信嗎?歡迎來植髮診所諮詢~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