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怎麼辦? 心理師用1招帶你遠離負面情緒

透過身心壓力評估,以同理心支持產婦的努力,幫助產婦認知調整適應新改變,及運用「呼吸放鬆法」來釋放壓力。

產後憂鬱輕忽不得!一位入住產後護理之家的新手媽媽,沒有太多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卻因為擔心與婆婆的觀念不同將影響孩子未來的教養,甚至擔心先生夾在婆媳間左右為難,而開始哭泣、失眠。

8成生產後媽媽情緒狀況多 約1-2周就恢復

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主任陳可家指出,約有80%剛生產後的媽媽會出現產後情緒低落、不易入眠、焦慮等症狀,通常大約1~2周就能適應這個改變;而有15%左右的婦女衍生為產後憂鬱症,會持續超過2周的心情沮喪、失眠、食慾不振、失去興趣、極度焦慮、難以專心、常常自責、甚至有輕生的想法,無法照顧嬰兒。

產後身心改變 缺乏調適易致憂鬱

陳可家主任補充,造成產後憂鬱的原因很多,婦女在生產後由於雌性激素、黃體激素下降、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加上難以調適身材體態變化,以及有孩子後生活方式的改變、經濟壓力、婚姻衝突、與婆家相處問題、缺乏良好支持系統等,在心理上輕則會出現產後情緒低落,重則衍生產後憂鬱症。

同理心引導情緒調適 快樂媽才有快樂寶

透過身心壓力評估,以同理心支持產婦的努力,幫助產婦認知調整適應新改變,及運用「呼吸放鬆法」來釋放壓力。陳可家主任說,坐月子期間的產婦心理是脆弱的,陳可家主任呼籲,不要對產婦有太多的指導性語言,應多給一些支持,減少產後憂鬱;建議產婦如仍然無法自我調適,一定要尋找專業的醫療團隊協助,接受身心科門診的服務或尋求專業心理師的幫助。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臉部老化好明顯,該怎麼保養才能消除法令紋呢?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解決討人厭的雙下巴,消脂針成為新一代局部雕塑利器!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淚溝顯疲憊老態,想知道該如何去除還你好氣色呢?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臉部老化好明顯,該怎麼保養才能消除法令紋呢?

中西合併替孩童打造免疫力 避免秋冬季病毒上身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婦兒科郭順利醫師表示,在小兒外感疾病的治療上,孩童往往容易抗拒服藥,即便醫師已經矯味,讓藥物口感較佳,父母也不一定餵的了藥,而且小兒感冒往往因咳嗽、嘔吐劇烈,導致服藥困難。若遇到這類病患,藥浴依然能發揮作用,這時可利用藥物發汗幫助小兒散熱及恢復。

時序進入秋冬,也是各種病毒為患的時機,為關心兒童健康,林口長庚醫院日前結合中西醫,舉辦「打造免疫力,健康FOLLOW ME」活動,提醒家長,「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雖然都是老生常談的基本概念,但最重要的是要徹底落實執行,同時也可利用中藥藥浴來幫助孩童增強抵抗力。

過敏兒抗拒吃藥 中醫藥浴變健康

3歲的淇淇,有過敏體質,上幼兒園後經常感冒、看醫生,但對吃藥極度抗拒,因此每次感冒常咳嗽嘔吐,總搞的人仰馬翻,最後還是無法餵藥。由於爸媽擔心淇淇抵抗力不好,在看了中醫後知道可以藥浴,就讓淇淇嘗試,每星期泡一兩次,幾個月下來,感覺淇淇比較健康,少去看醫生,讓他們不再那麼擔憂了。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婦兒科郭順利醫師表示,在小兒外感疾病的治療上,孩童往往容易抗拒服藥,即便醫師已經矯味,讓藥物口感較佳,父母也不一定餵的了藥,而且小兒感冒往往因咳嗽、嘔吐劇烈,導致服藥困難。若遇到這類病患,藥浴依然能發揮作用,這時可利用藥物發汗幫助小兒散熱及恢復,以減輕父母餵藥的辛勞,並提升小兒免疫力與治療疾病。

中藥藥浴 5-6歲以下兒童較適合

郭順利醫師說,中藥藥浴應由醫師視病童狀況進行調整,若為風寒感冒(西醫病毒性感染),建議使用溫性藥物,例如荊芥、防風、藿香等;若為風熱感冒(西醫病毒感冒後併發細菌感染),這類偏熱性症狀,建議使用涼性藥物,例如黃芩、薄荷、魚腥草等。

通常建議,5-6歲以下兒童因為身體不大,可以用藥浴方式,6歲以上較大兒童,則可改以泡腳或局部濕敷的方式。藥浴溫度一般建議37~40度,夏天可偏37度,冬天可稍偏40度,以避免孩童燙傷。若用於治療使用,頻率一天大概1-2次,若為預防性,約一周1次。由於藥浴後皮膚表面微血管擴張,家長要注意室溫應維持26度左右,以免藥浴完受寒,體溫散失過快。

此外,在藥浴或洗澡時,若能配合經絡穴位按摩輔助,如小兒發燒時按摩瀉天河水、推三關,咳嗽時按摩天突、膻中或上背的風門、肺俞穴,對於治療與恢復都有助益。平常也可用荊芥、防風、佩蘭藥浴,預防孩子過敏或感冒,或是透過捏脊法,疏通背後膀胱經,都可增強孩童的免疫力。

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部朱世明副部長表示,「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是提升免疫力的基本概念,但需徹底落實執行才有用。例如家長不能因為工作忙碌,就忽略了按時與孩童一起用餐的習慣,甚至是用速食來填補正餐,這樣就非常容易導致營養素攝取不充足,衍生營養不良和肥胖等健康問題,進而降低免疫力。現在正是各種病毒為患的時節,例如腸病毒、沙門氏腸炎和病毒性腸胃炎等,家長更不可輕忽。

郭順利醫師提醒家長,小兒感染症狀往往變化迅速,因此孩童生病時應注意其活動力與意識狀況,若有發燒嚴重、熱痙孿、意識不清,應盡速就醫,配合西醫檢查以釐清病因,並早期接受治療。朱世明副部長則強調,讓孩童按時接種流感病毒疫苗、佩戴口罩、減少出入公共場合和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也都是確保兒童健康安全的不二法門。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淚溝顯疲憊老態,想知道該如何去除還你好氣色呢?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臉部老化好明顯,該怎麼保養才能消除法令紋呢?

※解決討人厭的雙下巴,消脂針成為新一代局部雕塑利器!

世界早產兒日 健康手札助爸媽一臂之力

國民健康署重視每個出生的寶寶,為照顧早產寶寶,發佈專為早產兒家長準備的「早產寶寶健康手札」,希望能夠幫助家長紀錄照顧寶寶的點點滴滴,也可作為與醫師溝通的工具。

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今年宣導主題為:一起關心早產兒的未來(Together for babies born too soon-Caring for the future),國民健康署重視每個出生的寶寶,為照顧早產寶寶,發佈專為早產兒家長準備的「早產寶寶健康手札」,希望能夠幫助家長紀錄照顧寶寶的點點滴滴,也可作為與醫師溝通的工具。

需要細心照護早產兒 紀錄抒發需求高

棠棠24週就提早來到這個世界,體重675公克,是體重低於標準值的早產兒(出生體重小於1,000公克),在醫療團隊137天的努力下,醫師告知棠棠終於可以出院,但對父母來說,返家面臨了更大的挑戰,因棠棠需戴著氧氣機及鼻導管,所以媽媽離職全心照顧棠棠,平日戰戰兢兢紀錄著棠棠照顧上的一切,有時也寫下自己的焦慮與不安,一張張的紀錄紙不但是生活日記,也成為每次就醫的必備工具。

如今棠棠已經出生10個月(矯齡6個月),體重已經7公斤多,這些紀錄紙零散的堆滿了整個抽屜。媽媽說,目前沒有早產兒專屬的紀錄手冊,好多早產兒媽媽都是隨手筆記,如果可以有一本屬於早產兒專屬的紀錄不知有多好,就能節省每次都要找資料的時間,也會有更加詳細紀錄棠棠的狀況。

健康手札暖心設計 助爸媽一臂之力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最珍貴的寶貝,有些早產寶寶(懷孕<37週)迫不及待來到這個世界,很多生理狀況都未成熟,需要更多的醫療照護及支持,協助孩子健康的長大。

為了製作一本符合早產兒照顧者的需要,今(109)年國民健康署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集結國內新生兒科醫師、護理、傳播及衛教等領域專家集思廣益,透過多場專家會議、新生兒科醫師焦點團體,以及早產兒家長訪談,彙整所有的意見後建構手札的架構及內容,完成早產寶寶健康手札之編製,這本手札可提供父母記錄寶寶出生狀況、醫療歷程及成長里程碑,不但可了解寶寶之發展與進步,並可作為醫護人員參考之重要資訊,強化醫病間之溝通,提供早產兒家庭育兒過程之重要記錄。

早產寶寶手札適用於出生至矯正年齡(現在日期-預產日期)2歲以前之早產寶寶,內容共具六大特色:

一、  依早產兒歷程分段建構:依多數早產兒特殊歷程分三部分,住院期的醫療照護、出院準備期及居家照護成長紀事,讓父母容易掌握可能面臨的問題。

二、  主要照顧者的自我察覺:包括出院前自我照護認知檢測、自我情緒紀錄等。

三、  重要醫療紀錄:提供照顧者記錄寶寶照護問題、重要就診日、用藥紀錄及衛教重點。

四、  寶寶發展評估紀錄:記錄寶寶達成矯正年齡發展狀況,提醒未達標準應返院診察,另提供寶寶的第一次紀錄(第一次笑、翻身)。

五、  QR code連結資訊:各階段紀錄中提供相關照護衛教資訊,且將各縣市政府、非營利組織之相關補助,發展遲緩轉介補助及免費關懷諮商等資源以QR code連結提供照顧者參考。

六、  黑白視覺圖卡:提供父母可撕下給寶寶看,藉以刺激寶寶視覺神經及大腦發展。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全國一同來關心早產兒,並建議家長多加利用手札,引導家長紀錄寶寶的成長,除了作為提供醫護人員重要之參考資訊及提升醫病間的溝通,等寶寶長大後也可將手札送給他(她)成為最有意義及珍貴的禮物。

 早產寶寶健康手札電子版連結: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女明星保養的新祕密,施打美白針改善六大皮膚暗沉問題!

晶亮瓷微調鼻子、下巴好自然,打造上相V臉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植髮有風險嗎?能保持多久?術後該如何照顧?你想知道更多植髮的問題統統在這裡!

※禿頭、頭髮稀疏、掉髮嚴重讓你沒自信嗎?歡迎來植髮診所諮詢~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糖尿病童治療新選擇 長效型胰島素來相助

台灣大約有九成以上的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糖尿病,主因為肥胖合併胰島素阻抗再加上其他多重機轉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發病初期胰島素沒有缺乏的問題;但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則是因為本身胰島素分泌不夠所造成。

胰島素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必要治療!針對第一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是以速效胰島素控制飯後血糖及長效胰島素控制空腹血糖,但如果長效胰島素劑型不夠平穩與長效,會造成患者血糖高低起伏過大的狀況;現在已有第二代長效胰島素可以選擇,具有穩定與長時間的療效,醫師認為,這類劑型可以讓血糖控制更加平穩,減少血糖控制不穩所產生的併發症風險。

第一型糖尿病治療 胰島素劑量控制有訣竅 輕忽監測當心血糖波動

台灣大約有九成以上的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糖尿病,主因為肥胖合併胰島素阻抗再加上其他多重機轉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發病初期胰島素沒有缺乏的問題;但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則是因為本身胰島素分泌不夠所造成。「很多人以為第一型糖尿病是天生的,其實大部分的病人並不是先天就有糖尿病,而是到了某個年齡發生免疫系統攻擊胰島細胞導致,屬於一種自體免疫所造成的疾病。」台南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乃誠這麼說。

葉乃誠醫師解釋,第一型糖尿病好發的年齡層為十到十四歲,但也有成年才發病的案例。跟許多免疫系統疾病一樣,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胰臟的胰島細胞,胰島素會隨著胰島細胞的破壞而分泌不足,使身體無法正常利用葡萄糖,進而導致高血糖,因此,患者需要透過施打胰島素來維持身體調控血糖的機能。然而,胰島素治療必須靠患者主動監測血糖狀況來調整胰島素劑量,但常常因為劑量不夠精確而發生血糖高低所導致的併發症。

胰島素兩關鍵:持久、速穩血糖 新一代胰島素助控糖

葉乃誠醫師指出,「使用胰島素有兩個重要關鍵,一個是打進去的長效胰島素要能穩定吸收、效果持久,另外就是針對飯後血糖所使用的速效胰島素要能快速穩定血糖,避免飯後血糖波動過大。」目前臨床上都會以長效基礎胰島素搭配速效胰島素合併使用,來協助胰島素缺乏的患者控制血糖。透過醫療科技的改善,現在胰島素作用時間可以越拉越長,第二代長效胰島素的問世,具有作用時間更長、藥物濃度更平穩等特色,幫助患者更穩定的控制血糖。

2019年美國核准了第二代長效型胰島素用於治療6歲以上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今年台灣健保給付也同時通過了;研究顯示,不僅同樣有助於控制血糖,患者出現嚴重高血糖事件、酮酸中毒的風險也較低,低血糖事件的發生也有降低的趨勢。葉乃誠醫師認為,第二代的藥物當然會比第一代要佳,而且特別是年紀較小的族群有了更明確的臨床研究證據,在治療上也會更安全、更為安心。

第一型糖尿病患較年輕 糖尿病童須家屬協助

葉乃誠醫師提醒,由於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病年齡普遍較低,這類病人對於高低血糖的症狀也可能描述不清楚,這時家長最好要與學校單位溝通,保持好的聯繫,必要時要準備升糖素應付可能發生的低血糖狀況;當然也要定時監控血糖,控制不佳時一定要儘速與主治醫師反映,找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減少高低血糖對身體的傷害。

MAT-TW-2001053-1.0-11/2020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淚溝顯疲憊老態,想知道該如何去除還你好氣色呢?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有效擊碎去斑,皮秒新技術喚醒年輕肌力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如何透過LPG體雕重塑理想曲線?

※霧眉飄眉差別在哪?哪一個看起來比較自然?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乳癌「切除或化療」非唯一選項 名醫江坤俊破除迷思

近幾年來,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女性乳房攝影篩檢率提高,促成乳癌晉升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的癌症,也因此提早發現了許多一、二期等早期乳癌患者,不過仍有約1至2成患者依然拖到晚期才確診。

定期乳攝可降4成乳癌死亡率 40至45歲民眾僅3成受檢

桃園敏盛醫院副院長暨乳房外科江坤俊醫師指出,研究發現,每兩年定期做乳房攝影,有助於降低逾4成乳癌死亡率。雖然目前國健署提供45歲以上女性,或有乳癌家族史的4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一次的免費乳房攝影檢查,但40至45歲民眾中仍僅有3成願意接受檢查。

早期乳癌已有標準化治療策略,且治癒率相當高,許多患者仍拖到晚期才接受治療,江坤俊醫師分析,民眾對乳癌治療有許多迷思,例如乳癌治療一定要切除乳房,或害怕化療,認為化療副作用不堪負荷等。

寧死不化療! CDK4/6抑制劑助她延續生活

江醫師分享,曾有一名56歲的患者,38歲時就得過乳癌,當初化療非常痛苦,治療完畢後就持續追蹤。「她認為這輩子都不會再復發了。」追蹤逾10年,這名患者在54歲時,發現乳房皮膚上長了許多小疹子,當時並不在意,但隱約覺得可能是乳癌復發,想起化療的不適,她選擇繼續逃避。

後來她因為呼吸困難,不得不到醫院回診,才確定是乳癌復發,有數十顆肺部轉移、肋膜積水及肝臟轉移。「如果要她再打一次化療,她寧可去死。」江醫師說,還好當時有另一個治療選項:荷爾蒙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

口服治療、不掉髮 「潰爛流湯」治療兩個月變淡

這位患者很注重外在,特別是頭髮,得知這項治療不會有脫髮副作用,且只需口服、不用住院治療,能在家跟平常一樣生活,只需每兩週回診抽血確認治療情形,才終於願意接受治療。

「兩個禮拜後她回來笑瞇瞇的,乳房皮膚上像釋迦一樣一顆顆的疹子範圍縮小了三分之一,原本潰爛流湯的疹子也已經乾掉了。」江醫師表示,患者在持續治療兩個月後,病灶逐漸變淡,氣喘狀況也有好轉,能自己微慢跑運動,頭髮沒掉,沒告訴別人也不會有人知道她原來癌症復發了。

江醫師解釋,無論正常細胞或癌細胞要由一分裂為兩個的過程,需要經過完整的細胞生長週期。CDK4/6抑制劑的作用就是阻斷癌細胞的生長週期,進而讓癌細胞無法分裂生長來達成治療效果。

無惡化存活期延長逾2年 健保條件給付

這類藥物適合用於乳癌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患者。江醫師指出,以往荷爾蒙治療大部分僅能撐一年,但CDK4/6抑制劑經研究發現,無惡化存活期可以長達2年多。

乳癌治療已經不是只能切除乳房,目前有許多方法能幫患者保留乳房或進行乳房重建。若是害怕化療副作用,不同的乳癌亞型也有對應的荷爾蒙藥物及標靶藥,像是CDK4/6抑制劑甚至能在符合條件的狀況下得到健保給付接受治療。

江醫師坦言,CDK4/6抑制劑主要的副作用還是白血球降低,偶爾少有部分患者可能有肝功能異常、心律不整等問題,不過口服的特性,免跑醫院就能接受治療,病人的藥物順從性相當高。

癌症的早期發現治療,一直都是不變的原則。江醫師呼籲廣大女性民眾,一定要定期接受篩檢,每個月都能進行乳房自我檢查,早期發現乳癌威脅。

江醫師坦言,CDK4/6抑制劑主要的副作用還是白血球降低,偶爾少有部分患者可能有肝功能異常、心律不整等問題,不過口服的特性,免跑醫院就能接受治療,病人的藥物順從性相當高。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退化性關節炎施打玻尿酸真的有用嗎?你所不知道的神奇功效!

微晶瓷與晶亮瓷有何分別?名醫帶你來認識熱門的微整填充物

※想要肌膚細緻年輕,Thermage FLX、音波拉皮哪種效果好?

※植髮真的可以一勞永逸?雄性禿植髮讓你恢復自信,重新贏回你的人生!!

淚溝顯疲憊老態,想知道該如何去除還你好氣色呢?

爬到2樓呼吸困難 竟是罹患肺阻塞

67 歲的賴女士,曾任國道收費員,長期處在交通工具廢氣之中,也常處於二手菸環境中,約 40 歲時出現嚴重咳嗽、喘症狀,一開始以為只是感冒,但嚴重時竟爬不到2樓就喘不過氣、甚至有快窒息的感覺。初期以為自己是氣喘,至胸腔內科檢查後才發現是肺阻塞,在遵循醫師的建議用藥及肺復原運動後,穩定肺部狀況,現在走三層樓已不是問題。

全球十大死因第三名 台灣推估40萬人未就醫

11 月 18 日是世界肺阻塞日,肺阻塞(COPD)為全球十大死因第三名,台灣國人十大死因第七名,40歲以上民眾平均每16人就有一人罹患。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聯手呼籲國人正視肺部健康的重要性,學會發起「超越50邁向80」一分鐘登階挑戰,北中南各地響應,累積突破40萬階。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表示,推估全台有超過40萬人已罹患中重度肺阻塞卻未就醫治療。

菸害致肺阻塞主因 二手菸也有影響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全球對肺部健康高度重視,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肺阻塞為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而「菸害」更是導致肺阻塞重要危險因子,研究證實,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高6.3倍、而每周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下超過10小時,更有1.42倍的死亡風險,王英偉提醒,從戒菸開始遠離肺阻塞。 

一半民眾不識肺阻塞 七成不知咳痰喘症狀

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最新的「國人肺阻塞現況及認知調查」,40歲以上的民眾有超過半數不清楚肺阻塞疾病,更有70%不知「咳、痰、喘」為肺阻塞症狀。羅東博愛醫院邱國欽副院長表示,肺阻塞症狀與感冒太過相似而常被輕忽,在韓國、英國的統計調查顯示,高達80%肺阻塞患者首次就診已是中重度肺阻塞。此外,因急性惡化住院的患者,出院一年死亡率高達22%,若無妥善治療,也可能惡化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憂鬱、肺癌等共病症。 

邱國欽醫師表示,進行肺功能檢查,是提高肺阻塞早篩重要的一步,有超過70%的民眾從未做過任何肺功能檢查,建議平時就可利用階梯進行肺功能的簡易測試,如果一分鐘爬不到30階、伴隨著有咳痰喘的症狀就有可能是肺阻塞高危險群,建議盡早至胸腔內科檢查,若是40歲以上的吸菸者,至少半年做1次肺功能檢查。 

一分鐘登階挑戰 爬不到30階請盡速就醫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表示,民眾可用一分鐘登階自我檢測,若爬不到30階就喘到無法繼續,就是肺阻塞高危險族群,建議至胸腔內科檢查;一分鐘爬30至50階,屬肺阻塞中度風險族群,若有吸菸史仍需多留意;若一分鐘內可爬超過50階,表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於低風險族群。 

今年更邀請邰智源擔任衛教大使,攜手挑戰一分鐘登階,影片發出後更引起陳漢典、郭子乾、大蛇丸、艾力克斯、李詠嫻、李㼈、瑞瑪席丹、劉軒、youtuber蔡哥等超過30位名人接力響應,菸齡超過10年的邰智源早已戒菸,他喊話:「戒菸不難,不要抽就好了!」表示自己有運動習慣,一分鐘登163階不在話下,呼籲民眾一起挑戰。

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聯手呼籲國人正視肺部健康的重要性,學會發起「超越50邁向80」一分鐘登階挑戰,北中南各地響應,累積突破40萬階。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再見了腮幫子!肉毒瘦臉讓你擁有小V臉!

※找到淚溝改善的方法!玻尿酸淚溝施打更持久

※臉部老化好明顯,該怎麼保養才能消除法令紋呢?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如何透過LPG體雕重塑理想曲線?

※霧眉飄眉差別在哪?哪一個看起來比較自然?

周邊動脈血管阻塞 嚴防4項危險因子

黃睦翔醫師表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治療,首要就是控制危險因子,包括戒菸、控制血壓、血糖與血脂,並做適度的運動訓練,以改善肢體的血流量,其改善程度可與藥物相當,是安全、經濟且有效的治療方式。

人年紀大,動脈壁會因為脂肪的堆積而逐漸淤積、阻塞,就是所謂的動脈血管粥狀硬化,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會產生狹心症(心絞痛),而發生在非心臟部位的周邊血管則稱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其中又以下肢動脈狹窄的發生率最高,輕者肢體末梢疼痛,嚴重時則會產生肢體缺血、冰冷、蒼白或壞疽,甚至危及生命。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危險因子有4項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黃睦翔醫師表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危險因子主要有4項,除了年齡的不可控外,還有:吸菸、三高及洗腎。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危險因子主要有4項:

1.  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根據研究,40-59歲年齡層的發生率為2.5%,而到70-79歲的發生率則暴漲到18.8%。雖然此一因子無法控制,但應多加留意相關症狀的出現。

2.  吸菸:會大幅增加血管阻塞疾病的風險達2-6倍,而超過8成的患者有吸菸的病史。

3.  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其中的高血糖(即糖尿病)會顯著增加風險2-4倍,高血壓及高血脂症統計顯示增加風險1.5-2倍。

4.  洗腎病患:增加風險約7-8倍。

他以66歲的長期洗腎的糖尿病患者李先生為例,指李先生數年前因左腳傷口感染做了膝蓋下切除手術,之後接受義肢裝置並逐步復建,生活漸漸恢復正常;然而,李先生發生過一次心肌梗塞,經成大醫院心血管團隊緊急心導管手術打通血管,後來他的右腳也出現傷口且癒合不佳,於是再次找上成大團隊打通阻塞的右腿血管並置放支架,傷口終於逐漸癒合,也免於再次截肢。

下肢動脈狹窄嚴重阻塞 40%會間歇性跛行

黃睦翔醫師表示,下肢動脈狹窄嚴重阻塞者有40%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其中有4%病患在5年內面臨需要截肢,7%病患在5年內需要接受介入性治療。另有約10%患者會出現肢端缺血危症,休息時下肢都會疼痛,或出現慢性無法癒合之傷口、潰爛、潰瘍、壞疽等,病人1年內的死亡率將近25%,若已嚴重到須要截肢的程度,則1年內的死亡率甚至高達45%。

心血管疾病共病多 當心中風、心肌梗塞

而患有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病患也常合併有心臟或腦部血管疾病。根據統計,37-50%的病患伴隨有腦血管疾病或心臟血管疾病,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為正常人的4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亦為常人的2~3倍。因此,黃睦翔醫師指出,除了要注意肢體的症狀,也要小心有否心絞痛或暫時性腦部缺性、甚至腦中風的症狀,加強危險因子的控制。

首控危險因子 適度運動

黃睦翔醫師表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治療,首要就是控制危險因子,包括戒菸、控制血壓、血糖與血脂,並做適度的運動訓練,以改善肢體的血流量,其改善程度可與藥物相當,是安全、經濟且有效的治療方式。除了以上個人可做的「治療」之外,必要時可依病情狀況,由醫師提供藥物治療,並視其況進行侵入性的經皮導管血管整形術、外科血管重建或繞道手術。

黃睦翔醫師提醒,平時應要注意下肢周邊動脈血管發生阻塞會產生的症狀,輕度阻塞或許毫無症狀,但有的會略感下肢酸麻冰冷;中度阻塞者就可能出現漸歇性跛行,走一段路後會有腿部痠麻疼痛,休息片刻後血液循環恢復足夠,就又能繼續往前走,整個過程中會一再反複出現同樣症狀,甚至會有無法癒合的傷口等,一定要儘快就醫,千萬不要等到嚴重阻塞出現肢端缺血危症,屆時將面對1年內高達25-45%的死亡率。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想知道更多微晶瓷注射建議與經驗分享嗎?

※改善臉部鬆弛,FLX鳳凰電波拉皮,讓您成為凍齡美魔女

※因為價格還在觀望嗎?別擔心!植髮價錢一覽表,讓你貨比三家不吃虧!

植髮是什麼?恢復期快嗎?

淚溝顯疲憊老態,想知道該如何去除還你好氣色呢?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小孩發展遲緩別當「大隻雞慢啼」! 6歲前是治療關鍵

梁孫源主任表示,小孩發展遲緩大部分並非父母之過,不要背罪於身,應把握3歲前的黃金期,陪孩子一起治療成長。

3歲的小方在1年前仍然不會說話,經過早期療育後,小方已經可以說得很好,原本自責沒照顧好的媽媽也綻開笑容。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主任梁孫源表示,小孩發展遲緩大部分並非父母之過,不要背罪於身,應把握3歲前的黃金期,陪孩子一起治療成長。

語言動作遲緩 職能治療輔助

梁孫源主任指出,1年前,小方2歲了還不會說話,媽媽帶小方到彰化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接受評估,當時小方的語言、認知及動作發展落後,開始接受早期療育。1年後的追蹤評估發現小方的發展已經有顯著的進步,說話說得很好,而且情緒也比過去更穩定。

小方的媽媽與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心理治療師一起合作,協助孩子持續進步,她越來越能享受和小方一起遊戲、一起共讀的時間,也會在小方的日常生活自然情境中隨時教導他。

孩子發展遲緩 3歲為黃金治療期

和小方狀況類似的個案很多,但有的家長無法接受孩子發展遲緩,鬱鬱寡歡,如此一來,讓孩子隨時感受到壓力,處在不安的環境中,發展遲緩的情況雪上加霜,而小方的媽媽雖然一開始也自責於自己,但很快能投入小方的治療,家庭也都支持,讓小方可以持續進步。

梁孫源主任表示,目前6歲前的兒童,約有8%發展遲緩,除了極少數是父母忽略所致,多數的原因並非父母所造成。在發展遲緩兒童之中,有少數是孩子內向而不願說話,也是俗話說的「大隻雞慢啼」,長大了就好,但大部分確有遲緩問題,最好在3歲的黃金期治療,而在6歲前治療也還有不錯的效果。

發育歷程未達標 早期療育需父母配合

在早療治療室內,孩子和心理治療師在遊戲中學習語言互動,增加認知及人際互動,也在有輸有贏的遊戲中學習情緒控管,有些活動則需要父母一起參與,讓父母學習把療育課程帶回家去做;在一週3天的課程裡,孩子大都能持續進步。

梁孫源主任強調,1歲半的孩子應能叫「爸」、「媽」等簡單單字,2歲的孩子應該可以說「喝水水」、「媽媽開」、「爸爸抱」等簡單句子,如果沒有,建議家長向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諮詢,若確實有發展遲緩也才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早期療育。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植髮效果如何?更多髮友案例分享

※解決討人厭的雙下巴,消脂針成為新一代局部雕塑利器!

※臉部老化好明顯,該怎麼保養才能消除法令紋呢?

※找回青春緊緻小臉,電波拉皮施打經驗分享

※如何透過LPG體雕重塑理想曲線?

※霧眉飄眉差別在哪?哪一個看起來比較自然?

糖尿病易有口腔疾病 牙齒清潔、檢查不可少

除了每年接受定期的口腔檢查外,如果有一些口腔疾病相關症狀如刷牙時流血、口臭、牙齦萎縮、牙齒有搖動感或食用冷熱食物牙齒會感覺痠痛的話,則建議儘快找牙醫師接受適當的診斷及治療,避免延誤到牙齒搖動、鬆脫或是需要拔除而造成缺牙,影響後續的生活品質。

糖尿病所引起併發症中如腎臟病、心臟病是比較為大家熟知的,但是口腔疾病雖然困擾了很多病人,卻常常被民眾所忽略。糖尿病患常見的口腔疾病包括牙周病、齲齒、口乾、口角炎或甚至口腔黏膜有黴菌感染或出現扁平苔癬。研究發現,糖尿病患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比起一般人高2-3倍,血糖控制不良的族群得病的風險以及牙周齒槽骨破壞的狀況可能更為嚴重。

糖尿病患常口罹腔疾病 牙齒清潔、檢查不可少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思綺指出,糖尿病患較常得到口腔疾病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病人口腔環境更容易使細菌滋生,此外,免疫力較差以及局部發炎,都有可能增加齲齒及牙周病發生的機會。

因此陳思綺建議,除了控制好血糖外,糖尿病人也要注意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以及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一般建議每日至少兩次於餐後或睡前使用牙刷、牙線、或牙間刷等工具進行完整的牙齒清潔。

刷牙時流血、口臭、牙齦萎縮 快找牙醫師檢查

除了每年接受定期的口腔檢查外,如果有一些口腔疾病相關症狀如刷牙時流血、口臭、牙齦萎縮、牙齒有搖動感或食用冷熱食物牙齒會感覺痠痛的話,則建議儘快找牙醫師接受適當的診斷及治療,避免延誤到牙齒搖動、鬆脫或是需要拔除而造成缺牙,影響後續的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微整型隆鼻微晶瓷玻尿酸哪個持久性好?施打前停看聽!!

※想知道醫美新技術Thermage FLX施打診所在哪裡?鳳凰電波資訊懶人包大公開

※髮友分享植髮推薦經驗交流討論區!

※守住頂上危機!植髮幫你找回豐盛毛髮!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水微晶玻尿酸效果如何?

秋冬防疫專案啟動 八大類場所不戴口罩,小心被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表示,為降低國內社區傳播風險,及避免造成醫療體系負擔,今(2020)年12月1日將啟動「秋冬防疫專案」,強化「邊境檢疫」、「社區防疫」及「醫療應變」措施,請民眾及醫療院所配合落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表示,時序進入秋冬,全球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多國單日確診人數屢創新高,我國境外移入個案亦有增加趨勢。為降低國內社區傳播風險,及避免造成醫療體系負擔,今(2020)年12月1日將啟動「秋冬防疫專案」,強化「邊境檢疫」、「社區防疫」及「醫療應變」措施,請民眾及醫療院所配合落實。

一、邊境檢疫:

入境及轉機旅客登機前 須附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

指揮中心指出,國際疫情持續嚴峻,預期今年底及明年初入境旅客數將增加,為加強防疫安全,自12月1日至明(2021)年2月28日(啟程地時間),入境我國機場或經我國機場轉機的旅客,不論身分(本國籍與外國籍人士等)或來臺目的(求學、工作、外交公務等),均應檢附「表訂登機時間前3日(工作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始可登機來臺,並將由交通部督導各航空公司確實把關;若旅客抵臺後發現檢驗報告不實,或拒絕、規避、妨礙相關檢疫措施,得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及69條規定,處新臺幣1萬至15萬元罰鍰。檢驗報告不實部分,亦將追究偽造文書印文罪之刑責。

指揮中心表示,「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需由啟程地政府機關許可設立之醫療院所開具,原則為英文、中文或中英對照版本。報告內容需備有「登機者之護照姓名」、「出生年月日(或護照號碼)」、「採檢日及報告日」、「疾病名稱」、「檢驗方法」及「判讀結果」等項目。相關配套措施及應配合事項如下:

1.法文及西班牙文等非中文或英文版本文件,若屬「啟程地官方語言」,且航空公司啟程地之地勤人員能確認報告內容,可予同意受理。

2.表訂登機前「3日內」檢驗報告之日期,以「報告日」及「工作日」計算,故可排除當地政府之國定假日。

3.檢驗報告可為紙本(正本/影本)或電子報告書形式,但內容應清晰可辨識,且經審視需備項目完整無誤。

4.檢驗方法需採用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例如:PCR、RT-PCR、NAA、NAT等);至於血清免疫學(Immunoserology)檢驗抗原(Ag)或抗體(IgG或IgM),不符合本措施規範。

圖片

二、社區防疫:

出入八大類場所戴口罩 勸導不聽者開罰

指揮中心表示,考量秋冬時期除了COVID-19疫情外,也有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盛行,都會加重醫療體系的負荷與調度壓力,為了提高民眾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所佩戴口罩的遵循度,以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與傳播,及避免過度耗用醫療資源,自12月1日起,強制要求民眾進入「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等八大類場所(場所舉例如附表)應佩戴口罩。未依規定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由地方政府裁罰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

圖片

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上述場所因具有不易保持社交距離,或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不認識的人)的特性,有較高的感染與傳播風險,因此要求進入該類場所活動的民眾佩戴口罩,除了有助於防範COVID-19外,對於其他各類經由飛沫、空氣傳播之疾病也能發揮防護效果。如果在上述場所內有飲食的需求,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的前提下,可在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

至於人潮聚集的戶外場所(如戶外風景區、遊樂園、夜市、傳統市場等),或是於戶外進行的公眾集會活動(如遊行、遶境、跨年晚會等),建議業者或場所管理單位採用「人數總量管制」方式進行管控,使民眾在場所或活動中能持續、有效地保持社交距離,並請民眾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等身體不適時,應避免前往上述場所,以及在不能保持社交距離時自主戴上口罩。也提醒公眾集會活動主辦單位應參考「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評估風險及制定相關防疫應變計畫,並盡可能落實實聯制及佩戴口罩。

圖片

三、醫療應變:

加強通報採檢 訂定獎勵指標

指揮中心表示,為防範國內醫療體系於秋冬季面臨武漢肺炎及流感疫情之雙重負擔,秋冬專案中已將加強通報採檢列為重要防疫策略,並研擬四大措施,包括醫療院所落實法定傳染病通報義務;訂定「加強門診與急診社區感染肺炎病人篩檢」、「加強住院病人篩檢」及「強化醫療照護人員健康監測」等獎勵通報採檢指標;透過健保系統提醒加強通報採檢;修訂無COVID-19相關症狀居家隔離/檢疫者之採檢及相關處理流程。臨床醫師應提高警覺加強通報採檢,強化社區監測疑似個案通報或轉介;同時並請地方政府持續督導所轄醫療院所,鞏固醫療院所防疫陣線。

指揮中心指出,國際疫情持續嚴峻,臺灣防疫得以有效控制,有賴邊境檢疫人員、醫療院所、醫療照護人員持續堅守崗位,以及政府、民間攜手合作,守護國人健康;請民眾持續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措施,共同確保這得來不易的防疫成果。

圖片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飄出大嬸味,鳳凰電波讓你恢復年輕光采

※推薦10種夏天瘦臉食譜,照著吃還你輕盈體態!

※知名藝人也愛童顏針,不藏私大公開!!

※懶人瘦臉激推睡前二步驟,讓你輕鬆擁有瓜子臉!

※臉部老化好明顯,該怎麼保養才能消除法令紋呢?

※霧眉飄眉差別在哪?哪一個看起來比較自然?